新聞動态
轉載|華東師大這門課,30年四代人!
發布時間:2023-06-20

轉載|華東師大這門課,30年四代人!

來源說明:轉載于菠菜技术交流论坛。




這是一門被視為引導同學們
貫通曆史與現實的
“最後一公裡”的課程
這門課程金句頻出——
引人深思的問題疊起——
開課30年
四代學人傳承教授



圖片


這就是華東師大今年入選

國家級“金課”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

《20世紀世界史》



圖片


曆史是嚴肅的,也是充滿溫情的,有普通人的身影才是真正的曆史;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來不是平順的,但總體上是不斷進步的、螺旋式上升的;國際關系恰如一張網,基本結構是無數個三邊關系……


20世紀究竟是漫長的曆史還是短暫的曆史?是戰争主導的還是和平主導的世紀?普通人在這個世紀中的位置和尊嚴是什麼?

課堂上,這些觀念金句、這些引人深思的發問形成了這門課程最讓人深思的問題鍊。



開課三十年 四代學人接力


《20世紀世界史》是曆史學系乃至全校最受歡迎的專業必修課之一,連續開設近三十年,學生評教成績始終在4.8以上(滿分5分),累計聽課學生逾2000人。



我們緻力于打造一門兼具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究、曆史體驗與現實關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曆史學專業必修課。這門課的開設有助于學生構建起全時空的知識鍊條,幫助他們獲得世界眼光,并使之更好地理解世界中的中國。



20世紀是距離我們所處時代最近、對當下國際格局影響最大的一百年。在這一百年裡,人類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目睹了核武器的問世以及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這門課程引導同學們從世界的整體性運動和各國的多樣性發展兩個角度領略20世紀的風雲變幻,兼具曆史與現實的雙重意義。” 課程負責人、曆史學系主任梁志教授說。
圖片
一流的教學目标需要一流的教學團隊來達成。華東師大曆史學系在20世紀世界史的研究和教學方面有着深厚的傳統。
《20世紀世界史》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前後經曆了四代人。
前三代的任課教師中包括李钜廉教授、王斯德教授、鄭寅達教授和餘偉民教授等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史學名家。
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團隊由十餘位“60後”“70後”“80後”老中青三代學人組成。其中三位是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三位入選上海市各類人才計劃。
團隊成員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曆史研究》《世界曆史》、Diplomatic HistoryAsian PerspectiveThe China Review等國内外權威期刊發表大量研究成果,為課程教學内容的前沿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圖片



高階、高挑戰度的課堂


問題是最好的向導,前沿是最具吸引力的知識刺激。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20世紀世界史》任課教師堅持“三個注重”,即注重對曆史知識的系統性傳授以構建學生有關20世紀世界的整體圖景,注重通過利用曆史圖片、音頻和紀錄片等教學手段搭建高效而生動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對于曆史的感性體驗和理性認知,注重通過研讨式教學帶動學生獨立思考,将課堂變成頭腦風暴,搭建教學相長的“學思空間”。

2021級“思勉班”陳周桐同學說,《20世紀世界史》課程高度關注學術前沿與跨學科思維,如講解戰後各國發展狀況時,老師引入了科技史的視野,使得他能夠以全新的角度思考相關問題;探讨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和變革時,老師推薦了一批經典的文學著作,如《日瓦戈醫生》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幫助他具體理解了這一主題當中思想文化領域的演進。
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既要有本土關懷,又要有全球視野
在授課過程中,任課教師會有意識地借鑒全球史、跨國史、國際史和社會-文化史轉向思潮,突出課程的高階性,在教學中有機融入最新史學研究觀念和方法。
“舉例來說,我們在講授二戰後大國間關系的時候,不再像過去那樣局限于一國對另一國政策或雙邊關系,而是采用‘國際史’的視角,将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放置于多邊關系的框架下加以分析。”梁志介紹道。

圖片

學生作課堂彙報

在提升創新性方面,任課教師有意識地引入學術界有争議的學術話題,比如一戰與二戰爆發的原因以及冷戰起源問題,将班級劃分為若幹個小組,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研讨,形成學術觀點并進行課堂彙報,借此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而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也超越了傳統的形式,引入“過程性評價”内容上超越簡單的知識點考察,着重評估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

這樣的教學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價值觀念。對教師來說,如何做到删繁就簡、詳略得當地呈現20世紀這一百年的曆史,絕非易事。借助日益豐富的一手史料,任課教師有意識地對接“新文科”理念,突出高挑戰度,着力提高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培養學生深度解析、大膽質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素質。


比如,我們安排同學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号文件,然後在課堂上結合教師講授的背景知識,請他們分析該文件出台并獲得杜魯門總統批準的主要動因。



梁志舉例說。


廣闊的曆史世界,深邃的思維世界


經過曆史學系幾代學人近三十年的耕耘建設,《20世紀世界史》2004年入選上海市精品課程,2020年入選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2023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相關系列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1-10講)》2012年獲評教育部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冷戰史專題》2019年獲評教育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教學團隊所編寫的教材《世界通史》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被納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榮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并入選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該教材已被吉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100多所不同類型高等院校使用,累積印量近30000冊。

圖片

授課團隊基于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編寫出版的教材

同學們在評教中從課程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課堂讨論、教師備課認真程度等多個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9級“思勉班”王維祎同學認為,這門課程為同學們既打開了一個廣闊的曆史世界,也打開了一個深邃的思維世界:“梁志老師在講‘東西方冷戰開始’一課中,不僅介紹了相關研究的多個學派,如‘正統派’‘修正派’‘後修正派’等,還緊跟學術前沿,給我們介紹了冷戰史新研究的方法和觀點,提供了看待問題的新視角,擴展了我們的思維模式。” 
王維祎說,她在課堂中面對一個問題,時常陷入肯定與否定之間,從而十分糾結,但經過不斷的思考訓練和老師的提點,最終總能走出思維的二元陷阱,找到第三種“解法”,每每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這樣!”

圖片

圖片

學生評教

回首曆史,不忘初心;展望未來,以史為鑒。這就是《20世紀世界史》教學團隊的文化自覺和學術自覺,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學之餘,正在編寫與教材配套的《20世紀世界曆史基礎史料讀本》,以此作為課堂讨論、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試的選題庫,并為其他兄弟院校同類課程的史料教學提供參考。
推行平行班、小班化教學,他們破解因修讀學生過多而難以實現有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難題,并在教學團隊内部形成某種競争性,激勵團隊成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就成了知識與文化的薪火相傳,也成了刺激曆史靈感、助力學術創新的紐帶,更成了老師們用思想點亮一群青年靈魂的燃燈過程。


來源|教務處 曆史學系
文|田波瀾
編輯|吳潇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