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研究所

菠菜技术交流论坛非洲研究所的前身是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系非洲史研究室,成立于1985年,第一任研究室主任是艾周昌教授,1996起由沐濤接任。

2010年6月,經華東師大校長辦公會讨論批準,以該研究室為主體成立了華東師大非洲研究中心,挂靠曆史系,并舉行了挂牌儀式。2011年5月,又将研究中心更名為非洲研究所,并在其下成立了華東師大—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坦桑尼亞聯合研究中心,在同年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校長訪問期間舉行了挂牌儀式。2018年12月5日,為進一步推動對非洲的研究和深化兩校合作,達累斯達拉姆大學—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工作站正式成立。

該所現有研究人員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講師2人;校外兼職教授8人;有非洲曆史文化等方面的圖書資料上萬冊。

研究方向和特色

本所對非洲問題研究主要側重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依托坦桑尼亞聯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對非援助“20+20”項目,重點開展非洲曆史文化,尤其是東非地區的曆史文化研究以及中非關系研究。

二是依托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國際比較教育研究力量,開展非洲教育問題研究。

三是由華東師大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合作,開展東非地區自然和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河口海岸泥沙沉積和侵蝕動态、紅樹木生态系統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近海水域生态結構與功能對富營養化的響應等問題的研究。

研究所主要成員簡介

艾周昌 (1930~2018.09.13)1930年生。1953年東北師範大學曆史系畢業,同年分配到菠菜技术交流论坛任教。長期講授世界近代史、亞非史,曾任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非洲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顧問等職。主要著作有:《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1984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非關系文選 1500~1918年》、《非洲史教程》、《中非關系史》、《非洲黑人文明》、《艾周昌李德清文選》等。其中三卷本《非洲通史》(項目負責人并主編近代卷)先後獲上海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華東師大原創獎。

沐 濤 1963年生,曆史學博士。1987年起研究生畢業後在華東師大曆史系任教。曾到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和法國裡昂高師做訪問學者。現任華東師大大夏書院院長、曆史系教授、世界曆史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等職。發表的著述有:《中非關系史》(合著)、《非洲黑人文明》(合著)、《世界史畫卷·非洲卷》、《南非現代化研究》(合著)、《南非對外關系研究》、《亞非國家現代化研究》(副主編)、《走進黑非洲》(合著)、《尼日利亞史》(翻譯)、《列國志·布基納法索 多哥》、《穆塞韋尼總統與烏幹達》(中英文)、《尼雷爾文選》(主編)等。

潘興明 1956年生,曆史學博士。曾在南京大學等高校任教,并赴美國哈佛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做訪問學者,進行學術研究。現為華東師大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歐洲學會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學會理事。著有《帝國治理:關于世界秩序的曆史研究》、

《20世紀中英關系》、《南非--在黑白文化撞擊之下》、《歐洲曆史大辭典》、《轉型時代的移民問題》(主編)、《移民問題國際比較研究》、《南非:非洲大陸的領頭羊——南非實力地位及綜合影響力評析》、《英國通史》、《丘吉爾與英帝國的非殖民化》等著作。另有譯著《西方文明史》等多部。

林 廣 1959年生,曆史學博士。1999年起調入華東師大曆史系工作,期間曾到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美國紐約大學進修。現為華東師大曆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世界城市化研究工作在,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城市發展研究》、《城市問題》、《城市》等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30餘篇,出版《成功與代價》等(合著)。

盧海生 華東師大曆史系講師,世界史碩士。主要從事世界近現代史和東非地區史研究。

朱 明 華東師大曆史系副教授,曆史學博士。曾留學法國巴黎高師。主持 “中世紀歐洲的商人和城市”、“歐洲中世紀城市的結構與空間研究”等項目,著有《文藝複興時期歐洲經濟體的興衰—以呢絨生産與貿易為視角》、《地圖上的法國史》等著作,在《曆史研究》、《世界曆史》等雜志發文30餘篇。主要從事中世紀地中海周邊地區研究,包括非洲與阿拉伯世界及南歐的關系、歐洲城市史等。

快 思 菠菜技术交流论坛講師,曆史學博士,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博士後,主要從事非洲史以及泛非主義研究。著有Ideology and Practise; Relations between Tanzania and China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968-1985),并參編多部著作,另有學術文章若幹。

研究所先後承擔的國家和省部級“非洲史”方面的主要研究課題: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七五”項目多卷本“非洲通史”。

  • 國家教育委員會“七五”研究課題“中非關系史”。

  • 中國社會科學院“八五”研究系列課題“非洲黑人文明研究”。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八五”課題“南非現代化研究”。

  • 國家教委“九五”課題“南非對外關系演變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研究項目《世界列國志·多哥與布基納法索》卷。

  • 上海市“十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研究”。

  • 上海辭書出版社立項《非洲曆史大辭典》。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非關系曆史文獻和口述史料整理與研究”(正在進行)。

研究所成員主要研究成果(不含兼職)

  • 艾周昌、周純:《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

  • 艾周昌編著:《中非關系史文選1500~1918》,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出版社1995年。

  • 艾周昌、沐濤:《中非關系史》,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出版社1996年。

  • 艾周昌等:《非洲黑人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 艾周昌等:《南非現代化研究》,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出版社2000年。

  • 艾周昌等:《亞非國家現代化研究》,上海此書出版社2009年。

  • 沐濤:《失落的文明:埃及》,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出版社1999年。

  • 沐濤、張忠祥:《非洲黑人智慧》,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出版公司2000年。

  • 沐濤等:《走進黑非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 沐濤:《南非對外關系研究》,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出版社2003年。

  • 沐濤:《尼日利亞史》(翻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

  • 沐濤、杜英:《列國志·布基納法索和多哥》,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

  • 沐濤等:《穆塞韋尼和烏幹達》(中、英文),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

  • 沐濤等:《尼雷爾文選》(翻譯四卷本),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出版社2015年。

  • 潘興明:《南非——在黑白文化撞擊之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 潘興明:《南非:非洲大陸的領頭羊——南非實力地位及綜合影響力評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 林廣:《成功與代價——中外城市化比較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

  • 盧海生等:《16—19世紀世界史》,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出版社2009年。

  • 盧海生等:《16—19世紀世界史文獻選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 快思:Ideology and Practise; Relations between Tanzania and China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968-1985),Africa World Press 2016.

研究所國際合作與交流

  • 2010年初,根據《沙姆沙伊赫行動計劃(2010-2012)》中國政府關于教育内容的承諾,中國的20所高校與非洲高校展開“一對一”的校際合作精神,菠菜技术交流论坛作為中方20所高校之一,與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簽署“一對一”合作協議。

  • 2010年5月,接待來我校訪問的馬拉維共和國總統穆塔裡卡。

  • 2011年5月,研究所接待來自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校長訪問團,雙方落實了合作項目,加深了合作關系,姆坎達拉校長發表了演講,并為“華東師大—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坦桑尼亞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 2011年7月,非洲研究所3名學者赴烏幹達調研,為撰寫《穆塞韋尼傳記》收集資料。

  • 2011年10月,沐濤教授赴坦桑尼亞調研,與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學者商談合作項目。

  • 2012年5月,接待埃塞俄比亞大學訪問團,雙方就開展東非曆史文化研究的合作達成初步意向。

  • 2012年7月,研究所2名博士生到達累斯薩拉姆大學訪學。

  • 2013~至今每年選派2名左右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到達累斯薩拉姆大學訪學,在此期間,沐濤教授主持的項目“中非關系曆史文獻和口述史料整理與研究”開題會議成功舉行,并舉辦了“非洲經濟發展與中非關系的推進”研讨會、同巴塞爾大學非洲研究中心,連雲港非洲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走進非洲—納米比亞曆史圖片及貝甯皇宮精品藝術展”展覽、“博物館與非洲藝術”研讨會等活動;另有劉貴今、舒展等駐外大使和外交官以及海内外知名學者David Shin、Jamie Monson、李安山教授等前來交流訪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