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2023年6月14日,意大利當代史學會會長、米蘭聖心大學曆史學系主任喬萬裡教授(Agostino Giovagnoli)和米蘭聖心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外國語言文學系竺易安教授(Elisa Maria Giunipero)應邀開展了一場主題為《20世紀的中意關系》講座。本次講座系菠菜技术交流论坛“百場校級講座第48”暨“共生的文明”翻譯+曆史雙學位系列講座第2場。本次講座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張銳老師主持,我系朱明、姚昱、姜進、劉建平和Timothy Baycroft等老師參加,講座共吸引了校内外師生百餘人



本次講座圍繞20世紀的中意關系,以1946年意大利共和國成立前和成立後為時間節點展開。竺易安教授談到,20世紀初,意大利人剛恒毅(Celso Costantini)曾作為首位來華宗座代表,為中西間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1923年,他将教廷代表團的正式駐地設在北京,遠離西方其他國家的公使館。1924年,他在上海主持了上海公會議。1926年,他在羅馬向教宗庇護十一世舉薦了六名中國人,為他們授予主教職位。



竺易安教授還向在場師生分享了剛恒毅的趣聞。在當時,西方來華的傳教士選擇不與中國人同席吃飯。剛恒毅對此大為光火,并立刻進行改革,為此還受到了西方勢力的攻擊和排斥。随後,剛恒毅又着手創辦大學,推動了輔仁大學的形成,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緊接着,喬萬裡教授向我們講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意兩國建交的過程。喬萬裡教授認為:“長期以來,意大利和中國緻力于友好對話,這不僅僅體現在政治層面,人文領域的交流同樣重要。如果人們不了解曆史,就不可能理解中意之間的關系。”




“衆所周知,盡管西歐的大部分國家從新中國建立起就願意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但由于美國的反對,實際上困難重重。雖然,世界陣營的劃分讓建交希望渺茫,但它始終無法磨滅希望。中意之間最為重要的接觸始于經貿領域。企業家們克服了許多障礙,特别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之後,中國政府不斷強調經濟關系的價值,而歐洲政府也隐晦地贊賞甚至支持這種關系。中意兩國通過民間的交流,逐漸促進了經濟、社會和文化網絡的形成。”



除此之外,喬萬裡教授也重點提到一位為中意關系做出巨大貢獻的知識分子——喬治·拉皮拉(Giorgio La Pira)。他始終認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在擔任佛羅倫薩市長後,他成功邀請北京市長訪問意大利,參加“首都市長會議”,進一步增進了兩國的共識和了解。1970年,中國和意大利建立外交關系。此後,意大利不少黨派積極推動對華關系的發展。2019年,意大利成為七國集團經濟體中第一個跟中國簽署政府間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國家,這一成果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講座結束後,喬萬裡和竺易安教授與現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同學們紛紛表示,兩位教授的發言不僅在史實方面補充了大家對中意關系的了解,而且在現實意義上更具啟發性意義。民間對話往往能夠更有效地促進雙邊友好關系的發展。中意之間的關系也不應僅僅局限于政治、經濟、外交層面,更要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大力發展。正如張銳老師最後總結時談到,“我們學習曆史同樣要有現實關懷,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當下問題的應對之法。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供稿:居承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