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主題教育進行時 | 2019級、2022級思勉班赴蘇州考察學習
發布時間:2023-05-23

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動本科生培育質量發展,2023513日至14日,菠菜技术交流论坛2022級和2019級“思勉班”師生前往江蘇省蘇州市,開展為期兩天的考察學習。

本次考察由22級“思勉班”導師組組長劉偉才老師、導師楊光老師和王悅老師帶領,22級思勉班16位同學、19級思勉班10位同學參加。師生先後參觀訪問了蘇州碑刻博物館、滄浪亭、韓世忠墓、寒山寺、楓橋景區、玄妙觀拙政園蘇州博物館(西館)平江路曆史文化街區,在實地考察中感受了唐宋以來江南地區的曆史文化脈絡。

一:22級思勉班部分師生合照

 

13日上午,考察隊到達蘇州之行第一站——蘇州文廟(蘇州碑林博物館)。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大成殿,同學們在志願者徐升老師的講解下,了解古代孔廟的建築結構和祭祀孔廟的禮樂文化。接着同學們來到碑刻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四大宋碑”——地理圖、天文圖、帝王紹運圖、平江圖,在蘇州科技大學的周揚波教授和我校楊光老師的講解下,同學們從碑文中了解到了南宋時期蘇州的城市規劃設計和科舉文化,充分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此外,師生還對“清風堂廉石文化陳列”的部分碑文進行了研讀,感受到古人寄托于碑文的勸學、訓導之心,同學們從中不僅看到了範仲淹、謝绛等名人中舉的記載,還見證了蘇州在科舉之路上的崛起之史,感觸頗深。

二:《平江圖》碑

三:研讀碑刻

      随後,同學們步行至碑刻博物館東側的滄浪亭。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三元坊附近,面積約為16畝,是現存蘇州園林中曆史最悠久、且唯一基本保持了舊有規模和風貌的園林。全園布局自然和諧,被譽為“寫意山水園”的典範,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起列為蘇州四大園林。滄浪亭内,由原主人蘇舜欽和其朋友歐陽修共同創作的楹聯在園内最高點見證來往遊人,“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既體現了原主人營建園林時對自然的憧憬與敬畏,又留下了昭示先代文人之間深情厚誼的轶事。滄浪亭在曆史上數次易手,章惇、韓世忠都曾成為過這裡的主人,歲月更疊,這裡的山水更具曆史的厚重,向後來者顯示着曆史的風雅。

四:滄浪亭

 

 午後,思勉班師生前往位于吳中區靈岩山西南麓的韓世忠墓。韓世忠墓區由墓冢、神道碑、韓蕲王祠三部分組成。墓冢直徑12米,封土約高3米,墓碑題“宋韓蕲王墓”。在“墓冢”前,楊光老師結合韓世忠生平帶領同學們回顧了靖康之變、紹興和議的曆史并且學習了相關墓葬規格和布局形态。随後,同學們步行至位于墓東南250米處的神道碑。南宋孝宗趙昚題額“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碑文長達1.39萬餘字,原碑連額、座通高三丈餘,碑文之長,碑文之高在碑刻史上實屬罕見。碑文詳細記載了韓世忠的功績,披露了一些史料,其中部分史料對研究南宋孝宗朝政治文化、韓世忠生平等具有重要意義。而碑文作者趙雄由于身居要職,在奉孝宗命撰寫碑文時,引高宗、孝宗禦旨多達二三十條,這些禦旨絕大多數不見史乘,亦是研究宋代政治史的第一手資料。

五:韓世忠墓(韓世忠墓區禁止拍攝,圖片來源“姑蘇行”公衆号)

 

離開靈岩山,思勉班師生乘車到達寒山寺,楊光老師先對寺廟建造展開了簡要介紹,指出寺廟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特别是蕭梁時期佛寺建造大興,“南朝四百八十寺”即為當時的寫照。以著名詩篇《楓橋夜泊》為切入點,楊光老師向學生們講述了詩人張繼來到蘇州的原因,将其與安史之亂後中原士人大批南遷這一曆史進程進行關聯。而張繼客船所泊的楓橋緊鄰隋朝時期開鑿的江南運河,運河在南北漕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士人南渡提供水路通道。通過遊覽寒山寺和楓橋,同學們對運河的開鑿和安史之亂的影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六:寒山寺外清代文人俞樾題寫的《楓橋夜泊》碑文

離開寒山寺,大家前往毗鄰的楓橋景區。在老師帶領下,思勉班同學沿着古運河畔的小道緩緩向前參觀。京杭大運河在楓橋古鎮處分作兩支,其一經寒山寺而向南流去,即為楓江。而楓橋景區最為著名的便是因張繼《楓橋夜泊》而名聲長傳的楓橋。據《吳郡志》卷十七記載:“楓橋,在阊門外九裡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民間亦有稱其為“封橋”者,至宋王珪親書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方定名為“楓橋”。登楓橋而遠眺可見河畔有白牆黛瓦,河水悠悠南下,頗有舊時江南水鄉味道。楓橋景區的曆史跨度與曆史感,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也對相關的曆史事件有了更加鮮活的理解。

七:楓橋

八:鐵鈴關

14日上午,思勉班師生來到被稱為“江南第一古觀的玄妙觀參觀考察。玄妙觀初建于西晉鹹甯二年(公元276),坐落于蘇州古城中心。在《平江圖中,玄妙觀為天慶觀,其得名與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圍繞天書封祀展開的一系列信仰改造運動息息相關在玄妙觀,楊光老師和同學們重點考察了《天慶觀甲乙部符公據》等碑刻,從中了解玄妙觀的曆史沿革,管窺宋朝行政流程和宋代賦稅制度在宗教場所的具體實施細則。

九:楊光老師為同學們介紹觀内碑刻

 

 

随後,師生來到拙政園。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鄉的禦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園,取潘嶽《閑居賦》“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題名拙政園。王獻臣将園林題為此名,頗有自嘲意味,同時也流露出中國古代士大夫常有的歸隐田園的思想。思勉班同學欣然遊趣,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感知“自古繁華”的深刻内涵。在遊園過程中,同學們感受園林藝術之美,積極了解蘇州園林的曆史,從每一處琉璃、磚瓦中剖析當時的曆史背景,從拙政園等個案中理解蘇州園林建築與社會經濟文化等要素之間的關系。

 

下午,師生參觀了蘇州博物館(西館)。蘇州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合作的《古希臘人:運動員、戰士與英雄》特展正在進行,展品包含170餘件地中海世界出土文物,分為“英雄與神話”“體育運動”“戰争”“戲劇與音樂”等七個展區。王悅老師以“競争”為關鍵詞,結合展廳文物——尤其是陶器和雕像,從神話傳說、曆史文學作品、生死觀念等方面剖析了希臘文化的特征,給同學們上了一節生動的古希臘史專題課。同學們也在聆聽過程中積極提問,與老師交流,對古希臘曆史文明産生了濃厚興趣。

圖十:衣袂飄飄的帶翼尼姬雕像

圖十一:王悅老師向同學們介紹泛希臘世界體育競技活動

圖十二:思勉班師生在蘇州博物館前合照

 

下午四時,師生來到在《平江圖》中位于東北角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街區範圍東起環城河、古城牆,西至臨頓路,北自白塔東路,南到幹将東路,占地約116公頃。将其現狀圖和《平江圖》上相應區域對照後,可以清楚地看到平江曆史街區内現有的街巷、河道、橋梁和南宋時期大體上保持一緻。結合之前對《平江圖》的研讀,同學們認真觀察街區的布局,對比街區的古今格局,梳理蘇州城市發展的脈絡。街區中還保留着顧颉剛、潘祖蔭等近現代名人的故居。水巷、小橋、古井、古樹、會館等構成一幅幅立體畫卷,使師生在走近曆史之餘也感受了傳統文化之美。

十三:平江曆史文化街區範圍


十四:顧颉剛故居

 

本次蘇州考察研學活動,使同學們對唐宋以來的江南社會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更深刻地感受蘇州的風情景緻和曆史底蘊。從“儒”(文廟大成殿)、“釋”(寒山寺)、“道”(玄妙觀)的聚合中感受其豐富而自由的文化氛圍,從寫意山水的滄浪亭和拙政園裡觀照古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從《平江圖》記載中的曆史街區感知文化、地理、曆史之間的奇妙聯系,從韓世忠墓的變遷再探南宋“中興之志”和外交态度的變化。當然,還有幸在蘇州博物館中“穿越”至古希臘,了解文物背後的曆史淵源。活學曆史,學活曆史,這次研學之行讓同學們在“行與學”“做與思”中加深了對曆史和曆史學的深切體悟。

 

撰稿:22級思勉班全體同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