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菠菜技术交流论坛| 張悠然:古埃及社會流動的迷思

一一2023年3月21日下午13:00-14:30,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大夏世界史論壇”邀請到上海師範大學張悠然老師,進行了題為“古埃及社會流動的迷思——從古王國時期官僚遷轉的一則個案談起”的講座。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李海峰教授主持了此次活動。本次講座是“大夏世界史論壇”青年學者講座第1場,吸引了校内六十餘位師生參與,曆史學系1206會議室座無虛席,活動氣氛熱烈。


一一活動伊始,主持人李海峰教授向與會師生介紹了主講嘉賓和講座主題。張悠然老師是北京大學-牛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埃及政治制度史、藝術史和對外文化與物質交流史。本次講座的主題——“社會流動”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探讨古埃及社會也可以為各個領域的相關研究帶來方法層面的啟示。

一一張悠然老師首先介紹了學界對埃及古王國時期社會流動的認識。傳統觀點認為,大約在古埃及第五王朝,高官的選任方式經曆了變革,由此前以“血緣”為選拔依據轉變為以“功績”為選拔依據。這種認識使學界普遍相信,在這一時期古埃及社會産生了依靠才幹登上政治舞台的新階層。埃及學家得出這一判斷主要是當時官員的傳記文本。

一一張老師帶領與會師生詳細解讀了一個經典文本案例——烏尼傳記。烏尼是第五王朝時的一位官員,根據存世的傳記記載,他的仕宦生涯曆經了三位國王,從倉庫總管一路擢升至顯赫的上埃及總督,工作内容涉及國家公務和王室私務。烏尼傳記誇張地贊揚了傳主的功績和能力,讓研究者們相信這是一位出身卑微、官職低下,卻憑借管理才能被破格提拔的“黑馬”。著名學者J. Baines認為烏尼的案例體現出此時古埃及的高官現任從重血緣轉變為重功績;而C. Eyre則由此推斷第五王朝官僚群體開始出現了有實際職務的技術官僚和無實際職務的宮廷貴族的劃分。



一一烏尼真的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功績制”代表嗎?張老師指出,如果平心靜氣地閱讀烏尼傳記可以看出,這個文本并沒有明确指出烏尼的身世,由“倉庫總管”起步的仕途并不意味着烏尼本人出身貧賤。20世紀末,随着考古發現的推進,新史料的不斷湧現,學界也開始反思此前較為武斷的預設,并開啟了“第二次發現烏尼”的再研究。1999年,埃及學家發掘出帶有“長者烏尼”、“上埃及總督烏尼”、“貴族烏尼”等字眼的文物。更重要的是,烏尼父親“伊烏烏”(Iww)的身份逐漸浮出水面。學者N. Kanawati根據考古資料分析出烏尼祖上三代人都是國王近親,烏尼的平步青雲還是與其王室貴胄的身份息息相關,這沖擊了此前學界對古埃及社會“功績制”的認識。

一一為什麼“功績制”的觀點會長期受到研究者的追捧?張老師引導大家一起反思了埃及學家建構“功績制”的語境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功績制”實際上是埃及學家直接挪用的現代政治學概念,這種“賢能政治”或許更加符合理想化的預期,而忽視了現代價值觀念與古代史料間的矛盾。

一一客觀而言,第五王朝以後高官的選任确實存在變化,但我們不能誇大這種變化。第四王朝以前維齊爾(類似于宰相)毫無例外都是國王的兒子,而第五王朝後國家事務趨于複雜,官僚群體開始膨脹,使得非王室直系有機會跻身高級官員。但是選官範圍的擴大并不代表社會大規模流動,因為這些新官員也并非來自底層,而是選自非富即貴的權貴家族。功績依然不如血緣,官員的出身還是極大影響了仕途升遷。



一一最後張老師分析了烏尼個案研究帶來的啟發。長期以來,埃及學家構建了“功績制”的神話,誤讀了古埃及社會的真實形态。這啟示曆史學研究者們千萬不要以今慮古,對“不證自明”的傳統觀念要有批判的眼光;同時不要過度解讀文本資料,而是要結合考古和文獻史料綜合分析。此外,曆史研究還應投入現實關懷和使命感,彰顯研究對象的主體性,持有“同情之理解”。




一一講座結束後,主持人李海峰教授進行了簡單點評,認為張悠然老師的講座生動而詳實,給參與講座的同學們帶來許多啟示。互動環節,張悠然博士回答了古埃及研究與史料辨析、曆史語境的選擇、考古與文獻互證等問題。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曆史學系融媒體中心——

供稿:葉芷坤

編輯:窦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