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0日下午,“當代中國與世界”系列講座第39場,邀請到浙江大學曆史學院的張楊教授,帶來了“全球冷戰背景下美國區域研究的知識生産與跨國傳播”的講座。這也是“共生的文明”翻譯+曆史雙學位系列講座的首場,吸引來自全國曆史、外語和國際關系等專業的師生三百餘人線上參與。曆史學系陳波教授主持了此次學術活動。
張楊教授首先指出,在冷戰社會科學這個龐大的研究體系下,區域研究是重中之重。然而,當下的學術探讨似乎忽視了區域研究作為一種知識體系是如何傳播的,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基于此,講座要提出并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全球冷戰”情境下的美國區域研究曆史如何書寫?
接下來,張楊教授從緣起、功能、影響等層面對廣闊的“區域研究”概念進行了界定。區域研究産生的背景既有軍方的實際需求,又有學術角度而來的學術背景。而且區域研究還有兩個無法忽視的維度,一是關注當下問題,二是強調意識形态。冷戰,歸根結底是現代性之争,究竟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選擇更适合新興國家。這有助于理解在冷戰時期的美國進行區域研究時,為何諸如“革命”、“現代”、“解放”等詞語,并且如何與“現代性”産生聯系。
張楊教授回顧了美國區域研究的發展曆程。二戰期間,歐洲的許多知識分子跨越重洋來到美國,二戰給美國帶來了大量的智力資源。二戰結束後,與社會主義陣營相比,美國的區域研究缺少明确的意識形态引導。原本的私人基金會資助已經相當可觀,而後來美國官方的介入,提供了更大規模的資助,對美國區域研究的建制與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最後,張楊教授以箱根會議與有關日本的知識生産作為典型案例,來說明冷戰背景下跨國知識是如何傳播和接受的。
講座尾聲,陳波教授進行了簡要點評,并就研究美國社會科學史的文獻史料與張楊教授進行交流。線上的師生也積極互動,張老師也對所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整場講座如行雲流水,張楊教授跟大家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心得,使在線師生們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