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研究生工作總結
1、培養工作
(1)按時完成學業考核;
(2)舉辦全國性本科生、研究生學術論壇3次,分别是第一屆世界史博士生學術論壇;第十一屆全國本科生論壇;第一屆全國中國史研究生論壇。
2、畢業工作
2019年上半年,曆史學系畢業人數76人,其中博士15人,碩士61人;申請學位人數77名,其中博士16人,碩士61人。教育碩士畢業35人。
2019年下半年,曆史學系畢業人數博士6人;申請學位人數6人。教育碩士畢業36人。
總計,全年畢業博士21人,碩士61人,教育碩士71人。
2018年研究生工作總結
1、培養工作
(1)按時完成學業考核;
(2)在研究生院下撥的研究生教學改革項目等年度經費13萬中,建設3門研究生課程;召開“長三角中國史研究生”論壇;資助研究生開設學術沙龍與讀書班30餘次。
(3)推薦14人次獲得研究生海(境)外研修基金;赴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研修。
(4)在世界史專業研究生課程中,邀請拉美研究中心教授Enrique Larreta參與《世界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課程講授。
2、答辯工作
全年完成論文答辯的情況是:23位博士生、68名碩士生、60名免費師範生教育碩士通過答辯。2018年度研究生盲審共出現異議10人。2018年上半年,碩士研究生1人異議(任虎),經再次送審,分委會讨論後通過;博士研究生共計7人異議,3人(李席、李勝、趙兵)經再次送審,分委會讨論後通過,3人(蔣淵、馬恒、盧慶輝)準備延期,1人(阮文午,留學生),其中一份盲審結果出現E,結論為“不同意進行答辯”,已辦理結業。2018年下半年博士研究生2人異議:劉源經再次送審,分委會讨論後通過;周楊,經導師和學生商議,修改論文重新盲審後參加答辯。
2017年研究生工作總結
(一)培養工作
全年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有重點地推進以下幾個方面:
1、完成學業考核。
2、研究生院申請到“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總計60萬,2017年度下撥12萬。主要完成内容包括:
(1)5門境(國)外學者授課:來自台灣的劉龍心教授講授《知識轉型與近代中國史學》(2個學分);日本的冨谷至教授講授《經濟政治史專題》(1個學分);美國的Timonthy Bergmann Weston講授《現代中國的報紙研究》(1個學分);烏拉圭的Enrique Laretta教授講授《地區研究導論》(1個學分);台灣的林慈淑教授講授《當代史學發展與世界曆史的書寫》(1個學分)。
(2)堅持開設一級學科課程,特别是:世界史學科的《世界史的史料與方法》、《世界曆史專題講座》、《世界曆史史料解讀》;中國史學科的《中國史通論》與《中國曆史與史料》;
(3)資助研究生開設學術沙龍與讀書會:截止11月底,已開設該活動30次以上。
3、全年度共有17位碩士生、18位博士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或研究生院海(境)外研修基金資助,26人已前往美國、英國、德國、瑞士、日本、韓國、坦桑尼亞、台灣、香港等地區。
4、陳江老師獲得研究生院第三屆優秀研究生教學獎。
(二) 答辯工作
1、博士生
(1)上半年參與畢業論文預答辯22人,全部通過。
(2)送交盲審22人(不含中法班1人)。順利通過17人,5人異議,後經分委會讨論後通過。
(3)進入答辯者23人,均全票通過。
(4)申請學位者19人;另4人因科研成果不達标,延遲申請學位;
下半年有2位博士申請進入答辯程序。
2、學術型碩士生
(1)上半年申請進入答辯程序50人,其中0人參加市盲審,17人參加校盲審。1人異議,後經分委會讨論後通過。
(2)49人全票通過答辯,1人兩票通過一票棄權;所有人都申請到學位
3、免費師範生教育碩士
全年36人申請并參加答辯,并申請學位。
4、全年度共開設課程60門研究生課程。
2016年研究生工作總結
(一)培養工作
全年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有重點地推進以下幾個方面:
1、完成學業考核
2、從研究生院申請到“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總計60萬,2016年度下撥21萬。主要完成内容包括:
(1)2門外教授課:來自德國的Michael Wobring教授開設《德國曆史教育學:理論與方法》的課程;越南學者黃英俊和阮氏幸的兩個講座《東京成為中國前沿:17世紀60年代荷蘭在中越邊界上的開發》和《法國外交部檔案館材料及法國與清朝之間關于越南-中國邊界問題新的研究成果(1885-1895)》。
(2)重點資助3門一級學科課程建設,它們是:《世界史的史料與方法》、《世界曆史專題講座》、《中國史通論》。
(3)資助研究生開設學術沙龍與讀書會:截止11月底,已開設該活動50次以上。
(4)評選系研究生優秀授課教師:胡逢祥、徐顯芬。
(二)答辯工作
論文答辯工作大緻按照預期完成。
1、博士生
(1)上半年參與畢業論文預答辯24人,全部通過;但随後延遲進入答辯程序的1人。
(2)送交盲審23人。順利通過22人,1人異議。經分委會讨論後通過。總體情況要好于2015年。
(3)進入答辯者22人,均全票通過。(其中一人因自己原因,決定修改後提交答辯)。
(4)申請學位者19人;另3人因科研成果不達标,延遲申請學位;
(5)下半年有4位博士生申請進入答辯程序,1人因盲審異議延遲答辯。3名同學參加答辯,通過。
2、學術型碩士生
(1)上半年申請進入答辯程序56人,其中4人參加市盲審,6人參加校盲審。8人通過,1人異議,1人不通過。
(2)55人均全票通過答辯,申請到學位。
(3)下半年1人申請答辯,目前答辯已經通過。
3、單證專碩
全年共有1人申請答辯,通過。
4、免費師範生教育碩士
(1)全年23人申請答辯。2人重合率檢測超标被迫延期。21人進入答辯,均全票通過,并申請學位。
(三)其他工作
1、完成中國史、世界史兩個學位點的合格評估工作。
2、上海市優秀論文博士1篇(指導教授許紀霖),碩士
論文1篇(指導教授牟發松)
3、全年共有17人次獲得研究生院海(境)外研修基
金,其中中國史學科5人、世界史學科12人,前往國家或地區包括:美國(7人)、英國(1人)、法國(1人)、德國(2人)、坦桑尼亞(1人)、台灣(5人)。
4、全年度共開設課程60門研究生課程。
2015年研究生工作總結
(一)培養工作
全年度培養工作有重點地推進以下方面:
1,完成第一次學業考核。
2,獲得研究生院“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項目”支持,總計60萬,2015年度下撥27萬。主要完成内容包括:
(1)1門外教授課:來自裡昂高師的Jean-Luc Pinol教授開設《GIS與空間史:以巴黎為例》的課程,吸引了來自曆史系、地理系、政治系等同學參與。
(2)重點資助3門一級學科課程建設,它們是:《中國史史料與史學》、《世界史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史通論》。
(3)重點資助5本二級學科教參,它們是:《中國近現代史料與史學教學參考書》、《世界史的史料與分析》、《中國近代史學文選》、《中國制度史文選》和《上海市優秀教師課堂實錄點評》。
(4)資助研究生開設學術沙龍與讀書會:截止11月底,已開設該活動15次以上。
(5)評選研究生優秀授課教師:張根華、郭海良。
3、協助研究生院召開“人文與社會學科研究生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研讨會”,參加院系包括中文系、曆史系、哲學系、古籍所、政治系、城市與區域學院。
4、推薦3人獲得優秀博士論文培育資助項目。
5、全年度共有17人次獲得研究生院海(境)外研修基金。
6、全年度共開設課程57門。
(二)答辯工作
論文答辯工作大緻按照預期完成。
1、博士生
(1)上半年參與畢業論文預答辯18人,全部通過;但随後延遲進入答辯程序的2人。
(2)送交盲審13人,此外2名留學生和1名中法班學院不用盲審。全部通過10人;因盲審異議而不允許答辯者1人;盲審異議後經過再次評審而通過者2人。總體情況要好于2014年。
(3)進入答辯者15人,均全票通過。
(4)申請學位者13人;另1人因科研成果不達标,延
遲申請學位;1人答辯時間晚于校學位委員會開會時間,推遲至下半年申請。
(5)下半年有4位博士(1人為中法班)申請學位,尚在進行中。
2、學術型碩士生
(1)上半年申請進入答辯程序56人,其中4人參加市盲審,14人參加校盲審,均通過。情況好于2014年。
(2)56人均全票通過答辯,申請到學位。
(3)下半年1人申請答辯,尚在進行中。
3、單證專碩
(1)全年共有5人申請答辯,2人參加市盲審通過,1人答辯未過。
(2)4人申請到學位。
4、免費師範生教育碩士
(1)全年24人申請答辯,其中1人參與市盲審,3人參與校盲審,均順利通過。另7人未通過論文重合率檢測。情況比2014年嚴重。
(2)全年17人參加答辯,均全票通過,并申請到學位。
5、到2015年9月為止,超期學生共有47人,其中博士超過6年者45人。即将超期者(即明年最後一次答辯機會)有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