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兩點,菠菜技术交流论坛2022年第81場百場校級學術講座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第11場“大夏中國史論壇”前沿講座《自然、技術與航道:海洋視域下上海港發展的再分析(1870s-1930s)》在線上舉行。講座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阮清華教授主持,上海電機學院劉炳濤教授主講,來自華東師大、複旦、同濟等諸多兄弟院校師生百餘人全程參加。
劉教授首先分析了上海港的自然地理條件,随後論述了技術變革對近代上海港發展的作用。劉教授認為,天文台的建設,有利于提前預測台風等災難氣候,使得遠洋航行更加安全;燈塔建設則有利于規避暗礁、指引航向方面,避免近海航行遭遇觸礁危險;采用挖泥船等大型新式機械疏浚黃浦航道,有力推動了長江與上海港的聯通,使得黃浦航道得以暢通無阻。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上海港自開埠以來不僅超越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并因為采用這些先進技術而得以持續領先于其他港口;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使得黃浦江航道不斷加深,能夠适應噸位不斷增加的大型輪船的入港需求,進而保持上海港的持續繁榮。劉教授從技術角度,為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近代上海“以港興市”的曆史提供了新視角,非常具有啟發意義。
講座結束後,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李文濤教授發言,充分肯定了劉教授講座的新意和下一步可以繼續開拓研究的方向。阮老師在總結中指出,此前學者多從政治、經濟和社會角度來讨論近代上海興起的曆史,劉教授增加的技術這一新維度,對于推動上海城市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随後劉教授還與聽衆進行了多輪互動,回答了聽衆提出的諸多問題。
(供稿:梁竣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