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我系系友、上海市松江區教育學院的中學曆史教研員張子輝老師應邀開展了題為《學養·教養·素養——“雙新”實施下中學曆史教師的教學應對之策》的講座。本次講座是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誠之課堂”系列講座之一,由曆史學系副主任黃愛梅老師主持,吸引了我系本科生、研究生、廣大中學曆史在職老師百餘人相聚雲端。張老師的講座有四部分内容:何謂“雙新”?如何應對?直面“試課”!共話“考場”!
講座伊始,張子輝老師坦言,優秀的師範畢業生應該了解中學教學改革的現狀,并有所準備。他向同學們介紹了“雙新”概念。“雙新”,事實上除了新課程、新教材之外,還包括了新課标、新教學、新評價。這既是中學曆史教學的挑戰,也是教學改革的機遇。教師需要對微言大義的課标與教材進行解讀分析,将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有效統整,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行為,有效落實學業質量與考試評價,運用發揮教學資源。依據課标要求“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内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内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由此培養學生正确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張老師認為諸如大概念、“教-學-評”一體、教材之間的融通、跨學科學習以及初高中銜接等,都是“雙新”背景下中學曆史教學亟需破解的難題。
張老師指出,教師應當樹立新的認知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念,實現基于曆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
一是要以正确的思想統領曆史課程的教學。在日常教學中,發揮曆史學科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曆史使命感和認同感。
二是确立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标。教師基于學科知識培養學生五位一體的核心素養,同時教學目标應當在表述中以學生為主體,邏輯關系分明,在課堂落實中具體細化、有所側重,最終“使之指向學生通過學習表現出來的進步程度”。
三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整合教學内容。基于單元主題,把握教學内容中的關鍵問題,确立教學重點,運用大概念/大任務/大問題/大主題對教學内容進行取舍整合。
四是設計有助于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教學過程。明确好具體可操作的學習任務,形成邏輯關聯的遞進式探究性問題鍊,再現曆史情境、社會現實情境、日常生活情景,基于以上開展史料研習,進而組織曆史論證。張子輝老師認為教學設計不隻是課程知識性問題,更關乎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人生的理解,因而要根據國家課程标準,為學生提供社會化過程中的精神滋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思考人類社會的變遷發展,汲取人類的生命智慧。
五是采用多種多樣的曆史教學方式方法。除了必要的講述,還要講好曆史故事,将現代信息技術與曆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翻轉課堂等形式,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同時對學生有針對性地、個性化地輔導,關注學生反應。在這裡,張老師對備課流程、教學流程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強調“教學生學”的教師教養重要性。
六是加強閱讀,提升曆史思維品質,厚植專業學養。張老師從曆史本體、曆史哲學、曆史教學三個方面,給同學了推薦了相關書目。
針對同學們的關切,張子輝老師對畢業求職也提出了諸多建議。首先是直面“試課”。在試課之前,多渠道獲取信息來了解校情學情、學科組或教研組對于好課的評價标準等。拿到所給課題之後,詳細了解備課要求,确保史實不出硬傷、史觀不出偏差。若條件比較有限、時間比較緊急,需要盡可能地依靠教材的材料和欄目等資源,把握該課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思考怎樣上才能體現亮點。最後,張老師指出變革課堂,需要從素養本位、學生本位出發,切莫自顧自地一講到底,要變講堂為學堂,借助學習任務單或者學案,處理教師組織、引導等多重角色,進行小組合作與研讨,充實與學生互動評價,把握課堂生成,要有“教在學中”的教學觀。
在随後的讨論環節,師生交流互動活躍,張老師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逐一解答,講座在大家的熱烈讨論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