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落幕,我系青年教師董佳貝斬獲人文科學組特等獎。這是繼範丁梁老師在第四屆上海高校青教賽獲一等獎後,我系在這一重要獎項上的再度突破!華東師大曆史學系一貫注重培養和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充分發揮系内經驗豐富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組織教學沙龍、教學研讨會、集體聽課等方式不斷打磨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同時鼓勵青年教師以賽促建、以賽促教,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到本科課堂教學中,積極完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技巧。在備賽期間,系内高度重視并給予最大支持,安排黃純豔教授、李文傑教授、沐濤教授等對教學設計、框架構思、教風教态等方面進行指導。
董佳貝副教授的研究方向為婦女史、曆史文獻學和明清史,她立足科研卓越追求教學卓越,其課程素以内容豐富和生動有趣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備賽期又時值上海疫情爆發,董老師克服種種困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個獎項也是對她十餘年辛勤教學生涯的完美注腳和巨大鼓舞。2022年11月22日《勞動報》教育版以“讓曆史課堂長存‘溫情與敬意’——記華東師大曆史學系副教授董佳貝”為題進行了整版報道。董老師着力營造“重回現場”式教學場景,以“極限”挑戰激發自己在比賽中展現“更強力量”,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溫度、有故事的課堂”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
(圖為董佳貝老師參賽照片)
董佳貝:
一場10個多月的馬拉松結束了。經曆了長時間的極度疲憊與高壓後,有些許如釋重負。在備賽過程中,面對從參賽課程《中國古代史(下)》中選取20個20分鐘教學節段、完成20個45分鐘教學設計、撰寫20個教學詳案、制作20個ppt等巨大而繁瑣的工作量,常常會因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而嚴重質疑自身能力,每每瀕臨崩潰邊緣。這種痛苦,也隻能自己去感知和平複。
能夠堅持到走上決賽講台并取得好成績,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
感謝校工會、教務處從備賽到決賽為選手們提供了方方面面的組織、保障工作,特别是多次聘請校内外名師專家進行磨課。沐濤教授、陸靖教授等專家盡管事務繁忙,但每次總是慷慨允諾、撥冗前來,包括封控期間的線上磨課。從教學内容到教學技巧,精準而犀利的點評對我們的水平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促動。工會、教務處的各位領導也全程關注、參與、陪伴備賽和比賽,給予指導和關懷。
還想特别感謝的是曆史學系對我們青年教師的大力培養。系裡對教學工作非常重視,鼓勵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花時間下功夫去鑽研,并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多個平台。王東書記、梁志主任、瞿駿副主任、黃愛梅副主任、王應憲副書記等系領導對我的參賽一直給予很大的關心和支持。特别是王東書記在比賽前讓我放下包袱,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教學督導鄭寅達教授在我入職的九年中,每一次聽課後都會予以詳細的指導,提出改進意見,鼓勵我進步成長。中國古代史教研室的牟發松教授、章義和教授等前輩們在教學和學術上的引領示範作用,也令我能不斷汲取寶貴經驗,用于教學實踐。
此外,最想感謝的是指導老師們,特别是第一指導老師黃純豔教授。盡管黃老師的科研、教學事務非常繁重,但還是傾盡全力承擔起對我的指導工作,付出了極大心血。從教學節段的選定、查找海量文獻和圖片資料,到設計課程框架、撰寫詳案、PPT制作,再到逐一練習、打磨20節課等,修改無數次,推倒重來也不鮮見。所有這些,都離不開黃老師的精心指導。在遇到難關時,黃老師的啟發總能令我撥雲見日;比賽中的很多亮點,也都得益于黃老師點撥後的醍醐灌頂。
通過這次高水平的比賽,我得以審視教學中的諸多不足之處,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期許未來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在三尺講台上匠心育人、奉獻自我。
本屆青教賽由市總工會、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主辦,市教育工會承辦,上海師範大學協辦,旨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上好一門課”為理念,以“匠心·樹人”為主題,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相結合,注重“課程思政”改革,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領教師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推動打造一批教育理念先進、熱愛教學的教學帶頭人,争做大先生、研究真問題,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典範,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助力打造特色一流的上海高等教育。該獎項曆經校級的層層選拔,滬上56所高校的257名優秀青年教師報名參加本次比賽。由49名本市各高校相關專業的全國、上海教學名師和知名專家教授選最終評選出特等獎7名,一等獎21名,二等獎42名,三等獎70名,優秀獎10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