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近年來,“四史”教育成為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為幫助曆史師範生在中學曆史教學中更好地理解新編教材,講好中國現當代史部分(《中外曆史綱要(上)》第21-29課),促進教師職業發展,829日上午9:00,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邀請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教師、中學曆史特級教師李惠軍老師,作《中外曆史綱要(上)》中國現當代史部分的教學案例詳解講座。本次講座在線上舉辦,由黃愛梅老師主持,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本科生、研究生,在職中學曆史教師等數百人參加。

講座伊始,李惠軍老師針對曆史師範生即将參加的各類教學比賽,從評委的第一印象出發,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名優秀參賽者的必備素質。一是形态和神态。參賽者在講台上應該落落大方,不做低頭族,聲音抑揚頓挫,重視表情管理。二是課件。課件是講稿的提綱。一份優秀的課件不僅要配圖準确、講解正确、邏輯明确,還要具備思想性,從而給聽衆一種振聾發聩式的文字視覺表現。

接着,從教材内容的角度,李惠軍老師強調,就新教材的中國現當代史部分而言,九課中的每一課内容都極端龐大,這就要求中學曆史教師做出取舍,以保證教學計劃的完成。因此,在上課時,每節課都要有一個核心主題,圍繞這個主軸,重點知識濃墨重彩,一般知識掃描速寫,無關知識一筆帶過,否則一定會神散且形散。同時,要注重每課子目間的邏輯關系,内容上相互關聯,環節上首尾相顧,行雲流水,自然天成。

   第三,文本。李惠軍老師要求師範生們必須養成文本規範的習慣,須符合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原則。文本中有關曆史的關鍵概念必須全面、準确,符合國家意識形态和社會主流。此外,李老師建議同學們在撰寫文本時點到為止,言多必失。



   講座高潮部分,由李惠軍老師結合教材第21課《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産黨的誕生》的PPT,向同學們展示如何備好“精彩一課”。李老師重點強調了備課中的“大格局”與“小細節”。前者指的是将每節課放到大的曆史背景中,展現宏觀叙事式的概況,而非局限于某一課的教材内容,如“三寸金蓮”般小氣。後者指的是在一般備課中體現個人特色、在常規教學中發揮教師特長。李老師在說課前,就将一張包含單元題和“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階段時間軸的演示文稿投放在大屏幕上。李老師解釋道,這就是告訴聽衆,自己是把一課置于一個單元的大背景下考慮的,體現出“大格局”。接着,李老師使用了一則特殊的史料:1919年《上海市華童公學校長泰納緻全體家長的一封信》,并賣了個關子,表示将在結尾揭露這則材料的意義。正式進入教材、進入課堂後,李老師首先從三個角度解釋了何為“五四”。從“緣起和迸發”的角度出發,五四運動是一場以知識分子為先鋒,人民群衆廣泛參加,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從“群像與語境”入手,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場愛國運動,還是社會運動;從中國人的“醒覺與轉變”來看,五四運動不僅是愛國運動和社會運動,而且是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緊接上文,李老師用簡單的兩句話實現了子目間的過渡:“他們從五四走來!”、“他們向信仰走去!”“他們”指的是那些在五四運動中轉化為具有初步共産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李老師說,初中時學生對中國共産黨成立的相關知識已經學習的相當充分,因此,在講授第二子目時,務必詳略得當,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因為二者為中國共産黨成立提供了階級條件和組織條件,剩下的内容邏輯清晰即可。李老師說,為什麼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因為中國第一次有了無産階級政黨,第一次有了民主,讓中國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但也因其是“開天辟地”的混沌時刻,中國共産黨的早期探索并不順利,這也證實了當時的中國共産黨還不成熟。在曲折探索中,中國共産黨逐漸意識到,初期目标因過于宏大而難以實現,因此退而求其次,在二大中提出了《最低綱領》。但綱領隻是理論,還需要實踐來實現,因此中共三大就提出了踐行的辦法——國共合作。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義和大會通過的三大政策和中國共産黨《最低綱領》的目标不謀而合。在此背景下,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就形成了。李老師說,國共合作達成了革命統一戰線,促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階段達到高潮。于1926年發布的《國民革命歌》既是一則一手史料,更是活躍課堂的點睛之筆。接着,李老師以極快的速度回歸教材内容,直至國民革命即将成功時的風雲突變。“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的相關史實被李老師以一種凝重的語氣烘托出恐怖的氛圍,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了。這時候,一個問題就出來了——北伐戰争勝利了,國民革命失敗了,這種說法正确嗎?李老師說,從北伐戰争和國民革命目标的角度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北伐戰争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北洋軍閥,它的軍事目标達到了;但是國民革命的目的卻不止如此。革命打倒了軍閥,卻又來了一個“軍閥”;革命根本沒有觸動帝國主義,且沒有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所以,國民革命失敗了。本課最後,李老師以提問收尾,設置懸念,“從血泊中頑強地站起來,中國革命之路到底在何方呢?且聽下回分解!”屏幕前響起同學們的掌聲,但李老師話鋒一轉,又回到最開始華童公學校長的那封信,解釋道,華童公學正是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的前身。通過這則史料,李老師在教學中留下了深刻的個人烙印,體現出獨特的思考和個人魅力。



   講座尾聲,李惠軍老師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作出了解答,寄語未來教師們能夠“舉一反九”,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曆史課堂中迸發出更多的奇思妙想。黃愛梅老師在總結中說到,李老師澎湃的教學激情和深入的教材分析不僅有助于同學們之後參加各類教學比賽,更是值得終身學習。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