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下午14:00-16:00,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卓越講壇·史學前沿講座”在人文樓5303順利舉辦。清華大學曆史系侯旭東教授進行了題為“傳舍觀天下——日常統治研究舉例”的講座,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教授、“思勉班”導師李文傑老師主持此次活動,累計超過2萬人次線上線下觀看。本講座為菠菜技术交流论坛第11期卓越講壇系列活動的第一場,該系列由“曆史+”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主辦,将于2023年3月陸續推出四講,分别圍繞史學前沿問題、跨學科方法、史學論文寫作和經典導讀,并通過全國線上書院和菠菜技术交流论坛視頻号直播。
講座伊始,主持人李文傑教授首先向與會師生介紹了主講嘉賓的研究經曆。侯旭東教授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現為清華大學曆史系教授,主要從事秦漢魏晉南北朝史、日常統治史研究,代表作有《什麼是日常統治史》《漢家的日常》等。本次講座,侯教授将圍繞漢代“傳舍”這一機構,探讨地方機構與日常統治、皇帝與各級官員、律令與王朝存續之間的關系。
侯旭東教授首先介紹了本場講座的“主角”——傳舍。這是一個不起眼卻必不可少的王朝基礎設施,類似于後世的“驿站”、“招待所”,主要職能是為過往出差的官員提供免費食宿與車馬。傳舍作為官辦機構,最早出現于戰國後期,一直沿用至東漢末年。它由國家财政撥款運營,使用者需要持有官府開具的“介紹信/通行證”,時稱“傳”或“傳信”。傳舍級别雖低,卻數量龐大、分布廣泛,據侯教授的研究推算,西漢約有2057個傳舍分布在全國各地。
傳舍的使用情況可以折射漢代王朝運轉的日常狀态。從皇帝到縣級機構,傳舍的運作涉及甚廣,可謂貫通上下。侯教授以尹灣漢簡《元延二年日記》為例,分析指出:無論是中央官員對下屬地方的日常管理與監督,還是郡國間官吏外出公務的頻繁往來,都離不開傳舍的供給。在人員、物資流動的日常工作中,傳舍發揮了不可取代的“紐結”支撐作用。
傳舍的日常運作需要制度化的管理來保障。早在秦代,朝廷就通過律令規範了傳舍運作的标準,涵蓋了使用傳車、傳舍、傳食的對象、規格等若幹界限。侯教授專門就《二年律令·傳食令》中所見口糧标準,向大家展示了傳舍在食宿供給方面嚴格的制度要求。秦漢時期是中國“律令制國家”建設的起步階段,規範傳舍運作的律令構建出一套圍繞官府行為、基本自足的制度空間。正如漢代文書中“如律令”這樣常見的表述,此類日常性的行為基本無需皇帝過問。
随後,侯教授又講解了“傳信”中所見君臣政務分工。“傳信”(類似于使用傳舍的“介紹信”)牽涉自朝廷到郡縣多個機構,同時又出土較多,是窺見漢王朝上下行政運作的重要材料。侯教授詳細解讀了傳信蘊藏的曆史信息:傳信大多圍繞王朝運轉中海量的日常事務,這些瑣事的處理體現出君臣政務的明确分工。此外,通過傳信文書亦可認識到漢代皇帝角色的張力——一方面,皇帝诏書可以超越律令,皇帝的個人意志擁有突破律令的權力;而另一方面,皇帝在鞭長莫及的日常事務中,其權力甚至可以在“例行公事”中被臣下預支。
不過在傳舍的實際運行中也有讓皇帝力不從心之處。漢宣帝時皇帝诏書“三令五申”已經暴露出,傳舍招待費用膨脹已經滋長到危害國政的程度。根據懸泉漢簡的記載,傳舍被地方官員用來接待親屬朋友;傳舍的馬匹管理也存在嚴重的失職問題;官員還挪用傳舍資源來滿足自身私欲。傳舍監督機制的失靈反映出漢王朝官僚體制的管理弊端,低效的監察體系為下級官吏捕捉制度漏洞提供“溫床”。這類弊病并非個案,而是官吏群體謀求自身利益的自發行動,皇帝無處下手根除。
侯旭東教授最後總結道,立足長時段的觀察不難發現,官僚體系與制度漏洞是王朝時代反複、延續和不變的問題。盡管在後世“傳舍”之名幾經變更,可這類制度卻在“重建—積弊—崩塌”的循環中反複出現,體現了廣土衆民的王朝統治中面臨的持續困境。這或許可以啟發研究者們關注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講座結束後,侯旭東教授還在線回答了與會師生的疑問。主持人李文傑教授對侯教授深入簡出的講授表示感謝,并希望與會的同學們能夠吸收有益的治學方法。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供稿:葉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