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日下午,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教授謝國榮老師在人文樓5303室作了題為《“未完成的事業”:美國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對國家形象的逆向性塑造》的講座。本場講座是曆史學系青聯會所舉辦的新進教師講座系列活動之一,由林廣教授主持,王春來、劉敏、趙繼珂、唐小兵等老師,以及來自各個院系的同學參與了本次活動。
林廣老師首先介紹了謝國榮教授的基本情況,指出謝老師在美國民權運動史研究上的重要貢獻。謝國榮老師對林老師及在場師生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個人從關注民權運動本身到重視其中的跨國因素的學術轉型過程。
在講座的第一部分,謝老師介紹了美國的種族問題與參加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的外交負擔。他指出,世界博覽會是文化冷戰的重要舞台,美蘇兩國都很重視,欲在此進行同台競争。由于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是戰後第一次世博會,各國在展館設計、展示布置和展品選擇上都别出心裁。美國也意圖借此大做文章,以期緩解“小石城事件”等種族事件對美國外交、國家形象和聲譽的損害,從而展現自己“自由世界領袖”的形象。蘇聯對此十分清楚,意欲破壞之,以減少亞非拉新獨立國家對美國的追随。
接下來,謝老師講述了美國“未完成的事業”展的設計與塑造其國家形象的新理念。他認為,該展覽的策劃者反對“硬推銷”,更願意用“軟推銷”來講述美國的故事,他們緻力于全面展示美國生活,以“優雅和精妙的方式”來吸引觀衆,而非“用轟轟烈烈和誇大其詞的形式來征服觀衆”,以此提升其可信度。
之後,謝老師介紹了“未完成的事業”展的展覽情況和國際社會的反應。
他展示了三個展廳的圖片,并依次介紹了每部分的展陳内容。第一個展廳以剪報形式介紹了美國社會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種族問題、環境問題和城市貧民窟問題。第二個展廳通過各種照片、圖表、模型和地圖等材料,展示美國一些社會問題正得以解決,來凸顯美國社會的進步。第三個展廳則宣傳了美國的民主理念。謝老師指出,約有四千萬人看了該展覽,并介紹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和遊客的反應。歐洲媒體将這場展覽描述為本屆世界博覽會上“最有價值的展出之一”,然而美國國内卻對此有諸多批評。
謝老師詳細地分析了美國國内的批評言論。南方州的參議員塔爾梅奇和瑟蒙德等人對該展提出異議,紛紛緻信國務卿杜勒斯表達看法。一些美國民衆也表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種族問題應在國内解決,而非将世界博覽會作為推動解決這一問題的平台。國務院内部的批評者也認為,展覽的内容并不平衡,其中50%以上都是關于種族隔離的信息。美國新聞署署長艾倫面對國内各種責難,也未強有力地支持該展,而是表示美國還有許多未完成的事業,建議在下半場輪流展示其他主題。一些美國高層對“未完成的事業”展亦持否定意見,如副國務卿克裡斯蒂安·赫脫就下令将其暫時關閉。
謝老師指出,由于上述批評,“未完成的事業”展啟動了整改。1958年6月中旬,艾森豪威爾緻電艾倫,要求他實地考察并提交相應報告,在此之前,國務院一直未批準該展全面開放。6月29日,艾倫在報告中稱,可将公共衛生展納入“未完成的事業”展中,這也是美國“尚未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7月16日,艾倫和赫脫等人批準以公共衛生展替換“未完成的事業”展。雖然美國國内多方力量對撤展表示了憂慮和反對,但赫脫等共和黨高層并未十分在意。一些政府内部人士認為,撤展雖不能繼續擴大良好的國際反響,但其負面影響卻是有限的。謝老師強調,對于美國政府在國際上宣傳種族關系改善的成就,美國黑人雖然配合,但他們畢竟不是政府的政治木偶,對這種誇大事實的宣傳并不滿意。
在結語部分,謝教授指出,世博會是美國在公共外交中實施“真實戰略”的重要戰場,美國在“未完成的事業”展中體現“恰當的”自我批評因素,既是為了彰顯美國作為“自由世界領袖”的自信,也是為了增加對外宣傳的“可信度”。實際上,“真實”隻是一種風格,而不是一種内容。美國政府希望以“未完成的事業”展來提升國家形象,但終究因“真實戰略”的本質和國内政治力量的掣肘而收效有限。展覽内容的撤換,表明種族平等仍是美國“未完成的事業”。
林廣老師對講座内容進行了點評,并就美國曆史研究中的議題創新等提出了一些看法。王春來老師以及在場的同學也就美國政府的“真實戰略”、“新邊疆”政策以及現代化理論等問題與謝老師進行了探讨。講座在掌聲中圓滿結束。
(供稿: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