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2022年10月24日13時30分,叢小平教授的講座《家國同構:中國革命的實踐與婦女解放》在騰訊會議(會議号:954425751)正式開講。本次講座由曆史系姜進教授主持。



講座一開始,叢小平教授簡單介紹了陝甘甯邊區1943年的封彥貴訴張金才案。封彥貴先把女兒封捧兒許配給張金才的兒子張柏,後又悔婚,将之許配給另一戶人家。封捧兒偶遇張柏,表示願意和他成婚,當晚張家對封捧兒實行了搶婚。華池縣首判婚姻無效,封捧兒不服,上訴至隴東地區專員馬錫五。馬尊重封捧兒意願,改判婚姻有效。此案後來成為一個文化現象,被多次改編為各種戲劇、說書等文藝形式。

針對此案,叢教授進行了深度解讀。她認為,封張案尊重了婦女的“自主”意願,這種“婚姻自主”與國家的獨立自主主權意識形成了家國同構。同時,封張案體現了革命司法體系的建設和實踐,叢教授仔細分析了陝北地區的民俗對司法體系帶來的挑戰,以及革命司法體系做出符合地方人情的調整,維護了革命的宗旨,等等。通過婚姻司法實踐,國家摸索治理鄉村社會的方法,總結出來的經驗為革命勝利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打下了基礎。



曆史學系王燕老師随後作了評論,她從三個角度談了叢教授的講座。第一,海外中國革命與婦女的研究。她認為,叢教授的研究是目前這一領域的轉折性著作,開啟了内部人視角,加強了和海外其他學者的對話。第二,打破二元對立。比如打破了學術界的二元對立,打破了該領域研究中國家與社會的對立,還打破了中國二十世紀研究中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對立,等等。但她也認為國家對邊區社會的調适還留下了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态,發現各種問題。第三,“自主”概念的研究。目前概念史和詞彙史的研究有兩個特征,第一,集中于外來詞和回流詞,很少關注本土産生的新詞彙。“自主”就是一個典型的本土産生的詞彙。第二,聚焦于文本和思想,較少關注概念生成中的實踐問題。尤其是在概念向下傳播至大衆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實踐的作用。“自主”概念的生成就是在革命司法實踐中生成的,具有生命力。



講座後,聽衆對中加兩國之間的女性平等狀況、中西婦女解放目标的差異,尤其是賦權式婦女解放、婦女的自主意識覺醒和賦權理論之間是否有相似之處等問題展開提問,叢教授一一解答。提問環節氣氛熱烈,講座推遲十五分鐘才結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