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大夏世界史系列講座第48場《中非合作論壇:機遇、挑戰與前瞻》在闵行校區第一教學樓305教室舉辦。本次講座由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張忠祥教授主講,世界曆史研究院執行院長、非洲史研究所所長沐濤教授主持。
講座開始,張教授回顧了中國對非洲政策的調整,以改革開放前後為轉折點。20世紀60、70年代,中國支持非洲國家獨立運動,幫助非洲國家發展民族經濟,宣布了對非洲國家、對阿拉伯國家的五項立場、八項原則。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對非政策進行了調整,提出了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四項原則,全面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系,淡化意識形态。此後2006年中國發表《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2015年約翰内斯堡峰會上發表《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是為兩份對非洲政策的文件。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的成立以來,開啟了中非雙方發展戰略的對接,結合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非雙方着力于民生、減貧發展、充分就業、打造文化共興,加強民間人文交流、安全共築的新安全觀、和諧共生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張教授強調了中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有利條件:相似的曆史經曆、現實基礎和文化層面的相似性,也舉了一些反例如:肯尼亞餐館、坦桑尼亞的“象牙女王”等,論證了中非關系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中非合作的成功經驗在于秉持對非真實親誠的政策方針和正确的義利觀。在提問互動環節中,同學們紛紛踴躍提問,張教授對非洲媒體中中國形象等問題都進行了詳盡的解答。
最後,張教授對講座内容進行了總結,在中非合作中,中國對非洲的需求是大于非洲對中國的需求,中非合作論壇需要從量到質提高,同時也對于國内外關于中國大規模對非援助的質疑和誤解進行了詳盡的解釋。
圖文/錢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