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晚,德國史研究會副會長、湖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羅衡林教授受邀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做題為《論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實質》的講座。本次講座是華東師大大夏世界史講座“德國史前沿”2020年春季學期的第一講,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系主任孟鐘捷教授主持,是疫情期間第一場通過線上視頻連線方式舉行的“雲講座”,吸引了來自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南京大學、同濟大學、蘇州大學等學校的三百多位老師和同學聆聽。
羅衡林教授是國内非常知名的研究20世紀德國史的專家,曾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美因茨曆史研究所擔任過訪問學者,出版過《通向死亡之路——納粹統治時期德意志猶太人的生存狀況》《基督教會制度史》等著作。本次講座涉及了羅衡林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通過分析納粹黨的性質構成、思想綱領和内外政策來揭露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實質。
首先,羅衡林教授介紹了納粹黨的性質成分。從羅教授給出的數據中可以看出,納粹黨中工人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職員和一些獨立經營者,農民和其他成分者占比最小。這說明納粹黨是以中下層群衆為主體的政黨,擁有相當廣泛的民衆基礎。一戰結束,經濟危機爆發,這些人對魏瑪政府感到不滿,“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呼聲日益膨脹。加之經濟危機使大量遊民和失業者湧入納粹黨,為其提供了發展良機。接着羅教授又指出納粹黨領導層出身社會下層、實際上是充滿野心的投機分子和社會渣滓的實質。
接下來羅教授從希特勒的“生存空間理論”入手,以清晰易懂的邏輯順序講解了納粹黨的思想綱領。希特勒認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理應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因此應該推翻《凡爾賽條約》的壓迫,以擴張方式建立統一的大德意志民族國家。基于這種思想,在解決“生存空間問題”的五種方法中希特勒堅決地選擇了對外擴張。以此為出發點,羅教授講解了納粹黨思想綱領之間的關系。鑒于希特勒要把民主制度、世界和平連同凡爾賽條約一起抛棄,把馬克思主義、布爾什維主義連同猶太人一起消滅,所以他的思想與其說迎合了德國廣大的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的民衆,不如說更符合容克軍國主義和壟斷資本的願望。羅教授進一步從德國當時經濟大危機的社會背景和軍國主義傳統等方面分析了納粹黨思想綱領的形成。
最後,羅教授從政治、經濟、對外、民族迫害四個角度梳理了納粹政權執政期間的内外政策。在政治方面,納粹黨實行中央集權制和一黨制,通過派國家專員接管地方政府、解散邦議會、取消聯邦制、壓制肅清其他黨派、拉攏控制**軍等方法達到取消民主、實行獨裁的目的。在經濟方面,以擴軍備戰為目的,運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改組德國國民經濟,納粹政權和壟斷财團之間相互利用、互利互惠的關系,納粹頭目成了德國經濟的最高控制者。在對外方面實行對外侵略擴張,1933年到1936年陸續退出國聯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組織,撕毀《凡爾賽條約》和《洛加諾公約》,緊接着開始了其東擴的步伐。羅教授把迫害猶太人作為單獨的重點來講解,從意識形态、實際利益、反共需求、反猶傳統四方面闡述了納粹政權大肆迫害猶太人的原因。
在講座結束時羅衡林教授對本次内容做了如下總結:德國的法西斯專政不能簡單等同于金融資本的專政,它的特别之處就是一群極反動的勢力(既有金融資本,也有封建餘孽,還有下層社會渣滓)的獨裁統治。他們在“民族社會主義”的反動旗号下聚集一起,在消滅馬克思主義、擴軍備戰、對外侵略這一共同目标下結合起來。
在提問環節中,同學們的提問熱情高漲,與羅教授讨論了關于“德國的反猶傳統”等問題。本次講座中,羅教授的講解邏輯清晰,思維易懂,環環相扣地為大家講授了納粹黨的相關知識,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實質,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