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11月5日晚19-21點,西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徐松岩教授應邀做客我校大夏世界史講壇高端講座,做了題為波希關系與色諾芬《希臘史》”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曆史學系李海峰教授主持,疫情影響講座采用騰訊會議線上直播形式,來自複旦大學、浙江大學及本校近300名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徐松岩教授介紹了波希關系内涵的界定,通過具體闡述“波斯”和“希臘”的内涵,指出兩者概念的動态變化。接着,徐教授結合史料,對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前的波希關系——從戰争到相對和平,進行了生動的叙述,并總結了波希戰争對雙方的影響:波斯損失了沿海部分行省的貢金,希臘等諸多城邦則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雅典在此機遇下擴張。對原屬波斯的希臘諸邦來說,則僅是換了主人,由原來向波斯人納貢,現在則改為向雅典納貢。

  公元前478至前413年,波希關系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時期。公元前412年以後,波斯則采取“以希制希”作為對希臘世界的長期策略。徐松岩教授結合色諾芬《希臘史》的相關内容,就各個時期發生的主要事件以及所引起的希波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

  講座最後,徐松岩教授對波希關系進行了凝練概括:古代波希關系的核心是對小亞細亞、黑海海峽及愛琴海地區控制權的争奪。從公元前前546年至前479/478年間,小亞細亞西部希臘諸邦為波斯所掌控。之後,至公元前前387/386年的約90年中,雅典和斯巴達接連控制了該地,然後波斯勢力再次籠罩此地直至公元前337年。關于和約問題,徐松岩教授提出,波希雙方都曾在和約中強調“小亞細亞希臘諸邦自治”,但實際内容需要具體加以分析。

  講座結束後,李海峰老師進行了簡短的點評和總結。參與講座的師生積極提出了問題,徐松岩教授對所提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該次講座學習了許多新知識,對古希臘文明和古波斯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