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下午14:00,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副所長、研究員金以林先生應邀做客我系“大夏抗戰史系列高端講座”,在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做了題為《抗戰時期的大學内遷、恢複和發展》的學術講座,講座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許紀霖教授主持,瞿駿老師、唐小兵老師、周健老師、上海大學曆史系韓戍老師、孔令琴老師、趙崧傑老師等校内外師生五十餘人參與了這次活動。
首先,金以林老師介紹了圍繞戰時教育政策的争論。一部分人認為鑒于“國難日亟”,學校應服務于抗戰,如原北平師範大學校長、時任西北聯大常委之一的李蒸就建議抗戰期間,大學教育應以修業兩年為一階段,學生輪流上課,在前線或後方服務。另一方如胡适、胡庶華等認為應該保持常态。在這一問題上蔣介石的态度也是“戰時應作平時看”。
接着,金以林老師介紹了戰時大學的内遷情況。主要分為1937年8月到1939年初、1941年下半年至1943年春、自1944年至1945年三個時期,并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内遷大學圖景”(如最早内行的大學東北大學等),以及杜定友教授當時的真實記錄“西行痛志”。
之後,金以林老師展示了戰時的教育救濟,這一時期國民政府不僅要提供“學”,還要提供“養”。主要包括對學生實行貸金制、公費制;對公教人員發放實物;以及學校層面,将一部分私立大學改為公立。
接下來,金以林老師論及戰時的教育改革及其成果,主要包括統一招生、統一教材、統一教師資格及設立部聘教授等。
緊接着金以林老師的話題轉向戰時黨化教育檢讨。金以林老師展示了蔣介石與胡漢民言論之中對黨化教育的态度,但教育界人士對國民黨“黨化教育”多持否定态度。金以林老師又通過諸多史實展示了黨化教育的實際執行情況,以及針對黨化教育的諸多回憶中幾方人士“曆史記憶的偏差”。但抗戰勝利後,共産黨在大後方的各級學校裡迅速發展壯大;國民黨竟在1945年6月召開的“六大”上,通過決議撤銷學校黨部,從此兩黨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迅速逆轉。
最後金以林老師主要回應了被網絡神化的“民國範兒”,解構了諸多基于虛假事實與細節的神話,也打破了諸多對民國大學和知識人的刻闆印象,主要包括對民國教育質量的過分吹捧、對戰時大學教授和學生生活艱苦程度的過度誇大等幾個方面。
許紀霖教授認為金以林老師先給大家展示了抗戰時期中國大學的整體圖景,内容豐富;重點回應了前幾年的“民國範兒”,展示了民國時期大學和大學教育的一些真實細節,讓大家看到了曆史的另外一面,豐富了師生對民國大學的複雜多元特質的認知。
在問答環節,金以林先生與參與講座的師生進行了交流互動,細緻回答了聽衆提出的諸多問題。講座在掌聲中圓滿結束,至此,本學期抗戰史系列三場高端講座完美落下帷幕,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反響,也給聽講的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