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于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舉辦了首屆“冷戰國際史論壇”學術年會。校黨委書記童世駿出席開幕式并緻歡迎辭。本次年會以青年學者宣讀論文、專家點評的方式進行,旨在重點培養新生代學術研究力量。來自國内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50餘位研究人員與會。
我校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介紹了我校冷戰史研究的發展狀況和有利條件,同時也指出當前冷戰史研究的不足。如當前的冷戰史研究集中在大國關系方面,而對冷戰中的小國關注不夠;随着檔案材料的解密,東歐和東南亞國家越來越具有研究價值等。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曆史系教授、我校紫江學者陳兼,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張曙光應邀為年會做了精彩的主旨發言。随後,與會學者就冷戰時期的大國關系、冷戰與第三世界、冷戰研究的新領域與新方法、東歐曆史檔案文獻介紹和研究綜述等分兩個會場進行發言和讨論。
在閉幕式上,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章百家研究員、北京大學牛軍教授、東北師大于群教授、南開大學趙學功教授以及我校沈志華教授、李丹慧教授等做了總結發言。
章百家認為,本次會議很成功,研究者使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擴展了新的研究領域,且有了一批年輕學者加入研究隊伍,他認為曆史研究可以提供智慧,但不是答案。冷戰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二戰曆史誤讀的結果,因此要準确的把握曆史,不能誤讀曆史。
牛軍從冷戰研究的視角談了自己的體會。他認為有些問題以冷戰的視角切入就超出了使用邊界。例如中國外交就不能僅僅從冷戰的角度解讀,而是需要從中國自身解讀。
于群談了心理戰研究和美國檔案的使用情況,并對東北師大的學術團隊和學術成果做了介紹。趙學功對會議提出了幾點建議,他認為可以發揮冷戰學術網的優勢,擴大學術共同體,做到資料的收集與共享,為學術研究提供便利。李丹慧介紹了由我校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主辦《冷戰國際史研究》雜志的情況,對雜志的發展方向和投稿要求做了介紹。
沈志華則提醒研究者不能落入檔案的陷阱中,對于研究結果,應從邏輯上驗證其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