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學術講座:Dominique Barjot《馬歇爾計劃與戰後歐洲複興》
發布時間:2015-04-16
 

主題:馬歇爾計劃與戰後歐洲複興

主講:Dominique Barjot(多米尼克・巴爾若,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四大]現當代經濟史教授,羅蘭・穆尼埃中心負責人)

主持:

時間:2015429日(星期三)1300

地點:闵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

主辦: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簡介:

 

二戰後,西歐國家變成一片廢墟。在第一時間,作為戰勝國的美國對西歐國家提供了緊急的援助。然而,由于持續的饑荒和美元匮乏,這些緊急援助并不能滿足西歐國家經濟振興的需求。美國政府在這樣的背景下向西歐國家提出了特别的經濟複興與現代化的方案,這就是“馬歇爾計劃”。圍繞着“馬歇爾計劃”史學界有許多的争論,這些争論也在不斷地影響着我們對西歐國家戰後工業複興的曆史分析。

     1. 馬歇爾計劃:歐洲工業複興的一次機遇?

     關于馬歇爾計劃的影響,在史學史中的争論所涉及到的主題非常廣泛。這一争論首先來自于德國,很大一部分德國曆史學家堅持應該降低馬歇爾計劃對西德經濟振興影響的看法。即使是認為馬歇爾計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上成功的曆史學家(Charles Kindleberger),在他們内部的争論也從未停止:有着重強調技術和社會方面影響力的學者(Charles Maier),有着重研究政治影響力的學者(Michael Hogan),以及大多數英國學者(Alan S. Milward)認為馬歇爾計劃的實際影響力并不如人們所想的那樣大。

     雖然馬歇爾計劃随後受到冷戰爆發和東西方意識形态對立的沖擊,一些學者(Barry Eichengren)認為其經濟上的影響力仍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在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與前蘇聯國家相比,西歐國家雖然受到外彙匮乏的制約,但是馬歇爾計劃開啟了歐洲一體化的道路,振興了一些大型的基礎行業(能源、建築),以及基礎工業部門(汽車業、航空業)。

 

     2. 馬歇爾計劃:法國經濟複興的關鍵因素

     對于法國來說,馬歇爾計劃在其工業複興中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從1949年初到朝鮮半島戰争爆發以後,在馬歇爾計劃名義下大量的援助性進口,對法國工業的刺激尤為關鍵。馬歇爾計劃下的援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其中的差異也十分明顯。對法國大量的援助,主要優先提供給法國大型的國有化企業,促進了這些企業在戰後的現代化改造,随後援助慢慢地轉向私營行業,尤其是中間産品和基礎設備行業。

     馬歇爾計劃對基礎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電力行業最受關照,法國的煤礦業随着法國國家鐵路(SNCF)的發展得以複興,即使法國對後者的援助并不如電力行業那麼多。在基礎工業部門當中,鋼鐵業、鋁業和水泥行業是獲得援助最多的行業。也正因為如此,法國的公共工程行業和汽車行業得以快速地實現了現代化改造。最終,法國戰後複興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方面,提高生産力運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另一方面,馬歇爾計劃開啟了西歐國家在更廣範圍内的經濟上和技術上的美國化運動。 

主講簡介:

Dominique Barjot(多米尼克・巴爾若),生于1950年,現任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四大)現當代經濟史教授,羅蘭・穆尼埃中心(Centre Roland Mousnier)負責人。其代表性著作除在1989年發表的國家博士論文《法國大型公共工程建設公司(18831974)》外,還有《第二帝國時期的法國企業家》、《19世紀的法國(18141914)》、《20世紀西歐的美國化:神話與現實》、《思考與建設歐洲(19191992)》等。教學之餘,他還在或曾在政府部門和學術團體擔任諸多重要職務,如: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人文社會科學部副主任,歐洲科學基金會常設委員會法國代表,法國經濟史學會會長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