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講座預告:拱玉書:文學考古――以《恩美卡與阿拉塔王》為例
發布時間:2018-05-31
 
大夏世界史系列講座第11場
 
講座題目:文學考古――以《恩美卡與阿拉塔王》為例
 
主 講 人:拱玉書(北京大學教授)
 
主 持 人李海峰 教授
 
講座時間:2018年6月8日(星期五)10時
 
講座地點:曆史學系樓1206
 
主講人簡介:
拱玉書,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國内亞述學權威,國際著名亞述學者。
 
拱玉書先生1986年留學德國,先後在哥廷根大學和慕尼黑大學學習亞述學(先後師從國際亞述學權威R.Borger教授和D.O.Edzard教授)。1992年獲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4年回國任教,為國内亞述學學科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拱玉書先生現為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主要成果包括專著Die Namen der Keilschriftzeichen(德文,2000年)、Studien zur Bildung und Entwicklung der Keilschriftzeichen(德文,1993年)、《日出東方――蘇美爾文明探秘》(2001年)、《西亞考古史》(2002年)、《升起來吧!像太陽一樣――解析蘇美爾史詩〈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2006年)、《蘇美爾、埃及及中國古文字比較研究》(2009年,拱玉書、顔海英、葛英會合著)以及《世界古代文明――曆史與現狀》(2015年,2017年第二次印刷,拱玉書等合著)。用中文、英文、德文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如:“The Accounts of the Origin of Writing from Sumer, Egypt and China -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ZKM 99 (2009), pp.1-22;“論蘇美爾文明中的‘道’”,《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等等。
 
内容簡介:
在蘇美爾語文獻中,文學文獻占很大比例。1985年,德國學者愛紮德在為《亞述學名物辭典》寫“文學”詞條時(RlA 7, 35),将以神或英雄為主要叙事對象的文獻、贊美詩、祈禱文、挽歌、文學書信、争論、諷刺、帶有說教性質的叙事文獻以及具有魔法性質的文獻視為“文學”。他還特别強調,他所說的“文學”既傳統意義上的“語言的藝術”。很顯然,“文學”的這個定義是針對這類文獻的外在形式而言的,強調的是形式,卻忽略了内容。給哪些文獻貼上“語言的藝術”這個标簽,哪些文獻便會失去史料價值。結果是,文學文獻長期被排斥在史料之外,不為史學家所用。本講座将通過《恩美卡與阿拉塔王》這部文學作品講述的内容發掘文學文獻的史料價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