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夢・大師夢
――曆史系社會實踐考察師範生培養模式
2013年7月,曆史系學子心懷夢想,心系教育,以“從一線教師角度看師範生培養模式”為主題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
教育,關系着國家與民族的命運。通過教育,國民的勞動能力得以培養,良好的觀念及綜合素質得以形成,從而推動綜合國力的提升。優質的教育源于優良的師資,而師範生則是教師的重要來源。因此,完善師範生培養模式、培育更多優秀教師,将深切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
在指導老師的建議下,實踐隊員首先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文獻閱讀。綜合分析比較後發現:目前關于師範生培養模式的研究探析主要是近五年來才興起的,因為2007年“免費師範生”政策的出台強化了社會各界對師範教育的關注,從而引起學者對師範生培養模式的思考。現有文獻主要是從師範院校師範生教育體系、師範生實習基地管理以及師範生實習期間一些主觀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然而,它們很少能夠全面系統地闡述現階段師範生培養模式有待完善之處;且各師範院校的自身情況不同,需要就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因此,實踐隊員将目光聚焦在本校,并以曆史系師範生為主要調研樣本。
在進行文獻整理的同時,實踐隊員進行了訪談提綱的設計,并開始對中學一線教師進行調研。在浙江柯橋中學探讨師範生的優缺點時,一名近20年教齡的曆史老師曾提到:“到我們學校來實習的師範生缺少實踐能力,他們上過的課我們老教師還要重上一遍,實習生把握不了課程重難點。”這些采訪所得,都成為實踐隊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資料。
實踐隊員也設計了《中學生對新時期教師能力的期望調查問卷》,從中學生角度了解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為師範生培養提供借鑒。截至7月22日,實踐隊共發放了200份問卷,回收169份,其中141份為有效問卷。調研對象為來自上海、香港、貴州、山東等16個省市的優秀高中學生。
在市教委孫鴻等指導老師的建議下,大家對項目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一方面是前述調研結果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将對有較豐富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進行更深入的訪談。接下來,實踐隊員還将對正在攻讀教育碩士的曆史系師範生進行調研,也需要借鑒兄弟院校的師範生培養模式。希望通過上述的研究,實踐隊能逐步探索出我校師範生培養的更佳途徑,為培養更多師大優秀教師、為教育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