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集市看鄉鎮發展現狀
――曆史系學子實地調查溫縣、博愛等地
8月以來,各地不斷持續高溫,全球進入“燒烤”模式,這并沒有阻擋鄉鎮集市上的、來自鄰近縣鎮的小販擺攤的熱情。随着暑期實踐的不斷深入,曆史系學子按照各個鄉鎮固有的“趕集”時間,趕赴集市進行實地調查,通過對集市進行統計調查和走訪,從而對集市的現狀及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大家希望通過考察,對鄉村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提供數據參考。
“職業”擺攤者
在實踐中,小組成員對各個鄉鎮集市攤位所賣物品進行分類,統計各類攤位的數量,對集市不同攤位的貨物價值總量進行評估和實際詢問。除此以外,他們還對攤主的一些特征,如年齡段,參加集市的原因,以及參加集市的時間長短(曆史)等進行詢問和觀察。發現大多數集市上的攤主都是“職業”的趕集人,他們中在集市上賣東西少則3~4年,多則達14、15年之久。攤主年齡段分布從30~60歲不等,而60歲及以上的攤主并不罕見。
“趕集”人中老人和兒童比例漸大
“趕集”人,是參加集市的另一方。他們在不同的集市上呈現了不同的特征。如在招賢鄉和溫泉鎮(縣政府駐地)的集市上,老年人的比重明顯占優;而在調查的幾個鄉鎮上,小孩子的數量也占較大的比重。與此相适應的另一個特點是:在集市上,小吃類的攤位數量在所調查的幾個集市上都占有不小的比重。
集市問題
集市發生地一般都在鄉鎮的交通幹道上,攤販沿路兩邊一次擺開,在黃莊鎮和祥雲鎮上的集市上,攤位擺在路中間。過往的巴士司機和其他鄉鎮居民對集市占路的情況并不像有關文章中提及的那麼尖銳的矛盾;而是較體諒的理解,選擇繞路,或者慢慢沖出重圍。至于商品質量和食品衛生及安全的問題,也并沒有引發重大的事故。
集市仍有市場
通過已有的幾次調查走訪,小組成員發現鄉鎮集市的規模攤位都在100~200左右,商品數量及種類都比較充足,集市規模的差異不算太大,但集市商品的數量之巨确實是難以短時間内難以通過其他途徑代替。值得注意的是:網購有可能對未來集市的發展潛藏挑戰。
接下來的日子,小組成員将會對集市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提交更有深度的調研報告。感夢敢當,史志不渝。曆史系學子一直在路上。
撰稿:王慶彬
來源: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