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曆史系史季沙龍第十一期
發布時間:2013-12-01
 

曆史系史季沙龍第十一期:人在他鄉

 

    201310171830分,由曆史系團委、青年史學社聯合舉辦的第十一期史季沙龍,在人文樓5403隆重舉行。本次活動主題為《人在他鄉――我們的曆史與身份》,特别邀請到系李磊老師、唐小兵老師擔任嘉賓。活動現場火爆,座無虛席。

主持人首先對沙龍的主題進行闡釋,李磊老師也為同學們介紹了活動的目的及意義。

随後,唐小兵老師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感悟,立足于專業研究,向同學們講述了曆史上的故鄉認同、曆史與個人的故鄉認同兩大内容。唐闡發了文化中國、政治中國、主權中國、民族國家中國的不同概念,提出打開思考視角,從多視角了解中國的觀點,啟發同學們如何構建外國人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認同等,并着眼于20世紀鄉土中國向城市中國發展的曆史背景,以知識分子為研究對象,通過沈從文、魯迅等大家的事例向同學們說明了人對故鄉、城市的認同會随着政治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最後提示同學們在異鄉不要自我壓抑,要敢于呈現自己的故鄉,從而獲得更多元的經驗。

在輕松幽默的氛圍下,李磊老師就闡述了如何進行曆史研究、曆史教育與家國認同觀念這兩大内容。李磊老師從個體生命和國家命運角度說明,家園情懷已構成中國人精神世界中難以割舍的層面,通過比較故鄉認同與天下認同、分析知識分子自律與自縱的矛盾心理,探讨情結認同如何抽離成抽象文化意義上的國家認同。李磊老師講述了自己在韓國的親身經曆,說明生活離不開曆史,人們都應該承擔民族責任。李磊老師着眼于鄉土研究與全球研究這兩個當今世界曆史學界最為炙手可熱的研究視角,為同學們提供了繼續深入研究的借鑒。

在随後的互動環節中,同學們積極踴躍發言。提問内容包括在家族結構解體後如何尋找建構家國認同的途徑,以及知識分子在20世紀的精神狀下态對其自身的曆史與身份的認知;遊子如何在異鄉看待自己與家鄉的關系;鄉愁應在何處安放以及少數民族與中國夢之間的關系等。兩位老師均予以精彩的回應和解答。

本次沙龍持續了兩個半小時,最後在師生的積極互動及全場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活動勾起了在場大多數異鄉求學的學子的鄉土情懷,也讓同學們更深入思考個體與家鄉、國家的關系,讓同學們在回顧曆史中思索自身的定位與責任。願史季沙龍成為我們思想碰撞的最佳舞台,讓我們熱切期待下一次活動的到來。

 

撰稿:黃依琳、梁兆蓓、劉一鳴

來源:曆史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