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華彩風尚路・麗影韻千年――曆史系史季沙龍第十四期談時尚與女性
發布時間:2014-03-28
 

 

2014327日晚上18:00點,由曆史系團委、青年史學社舉辦的第十四期史季沙龍在在人文樓5403隆重舉行舉行。本次活動以“曆史、時尚與女性――從上官婉兒的墓志銘談起”為主題,邀請曆史系王燕老師、董佳貝老師擔任嘉賓。

沙龍延續了融曆史知識與趣味于一爐的精品特色。兩位老師從女性時尚的角度出發,講述了隋唐時期直至近代女性的服飾、妝容與社會風俗的變遷。同學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始終興緻盎然。

首先,董佳貝老師從最近發現的上官婉兒的墓志銘開始談起,讨論了上官婉兒的身份與墓志銘作者的立場,為這一領域的研究帶來了研究新意。

接着,董老師以此為契機,對唐代女性及時尚進行了詳細講述。她用豐富的圖像史料介紹了唐代的服飾,提到唐代的禮服分為�衣、鞠衣和钿钗禮衣三種,便服則更多;從顔色、材質和規制等方面介紹了唐代的裙、帔、帽。董老師還介紹了唐文宗時期的“時尚達人”延安公主的服裝事件以及兩條著名的裙子,即安樂公主的單絲碧羅籠裙和百鳥毛裙。講述完唐代女性的服裝後,董老師從半翻髻、反绾髻、抛家髻、椎髻以及假發的運用講述唐代女性的發飾演變,以時世妝、暈眉妝和血暈妝介紹唐代女性的妝容,并根據唐朝實力發展變化的角度總結了女性的時尚觀,從初唐的簡潔爽利向盛唐富麗華美、端莊大氣發展,再到中晚唐奇異濃豔、誇張怪誕的演變特點。

随後,王燕老師以葉小鸾以及《紅樓夢》為例,講述了商業文化背景下,明清時期的大家閨秀以“才女”為追求;以柳如是、董小宛等人為例,講述了明清時期藝伎的愛明情懷。王老師提到,晚晴時期大家閨秀也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但同期的藝妓則全然不是。她們享受歐風美雨,認同并接受西來的生活。王老師通過展示當時報刊上的插圖,講述了藝伎引領的時尚――立領、圍巾以及靴子等多方面的變遷。接着,王燕老師又講述了民國太太小姐們追求中西結合的生活的時尚,展示了大量的煙草廣告圖片及月份牌美女的形象,生動鮮明的圖畫引起了學生熱烈的反響。老師還介紹了那一時期對健康明朗的女性形象的追求。同學們對這一轉變非常有興趣,紛紛要求老師做更進一步的講解。

對于該話題的闡釋逐漸進入了現當代。王燕老師分析了摩登女郎帶來的問題、女紅衛兵,以鄧麗君為例的改革開放後的時尚。最後,王老師以彭麗媛和米歇爾為例談論“第一夫人”的時尚标志,并啟發同學們思考建構大國形象時中國傳統審美文化取向的作用。

晚上20:00,本次史季沙龍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圓滿結束。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對傳統與現代的審美觀變遷有更全面的了解。華彩風尚路,麗影韻千年。時尚在女性身上展現,審美在曆史發展中變化。帶着發現的眼睛與不斷思考的頭腦,我們會越發感受到曆史的豐富與魅力。讓我們熱切期待下一次史季沙龍的到來。

 

撰稿:黃依琳

來源:曆史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