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星期三下午一點半,由華東師大學曆史系團委舉辦的中學教師應聘與成長專題交流會在一教219拉開帷幕。出席此次交流會的嘉賓為大同中學高級曆史教師、教研室副主任姚軍老師,同時他也是2000年于我系畢業的前輩。姚老師與參加活動的本科、研究生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熱烈交流。
活動中,姚軍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了一名中學曆史教師需要修煉的的三項基本素養。其一是曆史學本身的素養,要達到“博與通”;其二是表達的素養,希望可以做到“雅與達”;最後一項是與學生交流的素養,其要點是“和與敏”。
關于曆史學本身的素養,姚老師認為這是成為一名中學曆史老師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素養,。此他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他向同學們推薦了幾本通史書目,并提出了要精讀的要求。為了清晰生動的說明提高自身史學素養的必要性,姚老師向大家展示了他在《雅爾塔體制與布雷頓森林體系》一課的備課參考書目,書目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對同學們産生了很大的沖擊,使在場同學在深感自身不足的同時,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為下一階段的行動明确了目标。同學們清楚的了解到:要在教師這條道路上前行,必須做到一步一個腳印,切不可浮躁取巧。除此以外,姚老師還提出要堅持做讀書劄記,以積累備課财富。這對每位參加交流會的同學來說,都受益匪淺。
姚老師還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一名優秀的曆史老師一定是一個熱愛自己生活的人,是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人,而這種追求并不指單純的物質方面。”姚老師拿自己舉例,他将對于攝影的愛好融入到了曆史教學之中,比如他在課堂上運用有“新聞攝影之父布”美譽的布列松的照片。布列松認為照片所截取的瞬間,不僅是當下發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後整個過程中的一個波峰。布列松的作品包括了從西班牙内戰到二次大戰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後來的柏林牆倒塌。他曾親曆1948年甘地被暗殺事件和甘地的葬禮;也曾記錄過西班牙内戰、巴黎解放;1949年,他還來到中國,親自記錄了毛澤東的軍隊和平解放北平這一曆史性事件。這些照片都是曆史教學中絕妙的素材,而也展現了一位熱愛生活的人在看待曆史的時候融入了對人類的理解,融入了對人類命運的認知。
交流會的最後,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問題,包括:在不依靠ppt的情況下,如何準備一節豐富生動的課;如何才能不被名教師公開課的思路所局限,備出一節有新意的課……姚老師針對同學們的問題,均做了詳細解答。
姚軍老師以其言傳身教,讓我們認識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對職業的興趣、紮實的學術底子、認真的做事态度以及流暢的談吐表達。而通過此次交流會,同學們不僅對教師這一職業以及如何成為一名曆史中學教師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對于未來努力的方向有了一個明确的目标。相信同學們将化前輩經驗為前行的動力,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穩健。
撰稿:秦怡華
來源: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