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學生專業知識,加深學生對考古及曆史文化的了解,曆史系于2014年4月30日組織本科生前往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古文化遺址參觀考察。王進鋒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的指導老師。本次活動也是曆史系與上海博物館合作推進曆史教育的項目成果之一。
下午13點左右,一行到達了目的地,并在現場專家的指引下開始了對遺址考古挖掘現場的考察。
據介紹,廣富林遺址位于松江區方松街道廣富林村村北的施家浜河道及兩岸一帶,約成于4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居住于黃河中下遊的先民由于洪水之災,移民遷徙到了長江淮河流域,他們中有一部分人選擇了上海松江佘山以南區域作為最終栖息落腳之地。這一文化遺存完全不同于以往分布于該地區的所有其他文化,在環太湖地區是第一次發現。
整個遺址約有10萬多平方米,20世紀50年代末被當地村民發現。考古專家介紹,廣富林遺址屬于河南的龍山文化。廣富林遺址出土的陶器與著名的河南永城王油坊類陶器基本相同,是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與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的交融。廣富林的遠古文明已由科學考古而得到初步證實,早在5000年前,廣富林一帶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勞作生息。
自2007年以來,廣富林古文化遺址迎來了3次大規模的考古挖掘。如今在進行的第三次大挖掘,由上海博物館、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大學、山東大學、甯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計劃開挖面積約1.5萬平方米。參觀過程中,同學們結識了參與考古發掘活動的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看到她們在努力地做着各項工作,大家感觸頗深。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古代文化遺物,包括新石器時代和周、漢、宋、元各個時代的陶、瓷、玉、石、骨、角、木器等,同學們也很幸運地近距離接觸到了部分物品。
下午15點30分,同學們意猶未盡地結束了參觀考察。
通過這次考察活動,同學們一方面對廣富林遺址的聚落分布與曆時演變過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對考古活動有了直觀的認識,一些同學對其興趣濃厚,這也為他們以後學習考古知識和從事考古研究奠定了基礎。
撰稿:劉柳
來源: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