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李惠軍:例談從教材文本到教學文案的心流過程
發布時間:2021-05-07

202155日周三下午14時,中學曆史特級教師,教育部曆史學科新課程遠程培訓專家組成員,軍曆史工作室領銜人,菠菜技术交流论坛課程系曆史教育專業教育碩士生兼職導師李軍老師應邀莅臨我校,在我校第一教學樓203教室為曆史學系師範生們開展一場題為《例談教材文本轉化為教學文案的心流曆程》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是本學期誠之課堂講座的第七講,由曆史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黃愛梅老師主持。

首先,李惠軍老師從講座主題入手,向同學們解釋本次講座主題。指出教材文本是基于課程标準和培養目标的法定文本、是進行教學、學習、評價最重要的範本、也是國家意志與學術成果有機結合的藍本,而将教材文本轉化為教學文本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科學、藝術與人文的有機結合。從教材文本轉化為教學文案是“志于道而遊與藝”的過程,需要在高處眺望,在深處凝思,還要在細處雕琢。而從教材文本到教學文案,設計者内心所經曆的構思與創想,就是李惠軍老師想要與大家交流的“心流過程”。基于這樣的目的,李老師結合自身授課經曆與教材案例,向同學們提出六條建議。


第一條建議是:在内容主旨的統攝下掇箐撷華。李惠軍老師指出,内容主旨是教材文本的定向制導與主軸,對教材内容進行了高度淬煉、對知識系統有總體概覽、對教材多種要素有邏輯揭示,涉及教材核心要義與關鍵要目。主旨确立以後,我們需要對教材中的核心要義進行梳理,對關鍵要目進行歸納列舉。例如在講到春秋戰國時,李老師将教材内容主旨歸納成:“長達500年的曆史是中國曆史的大動蕩與大轉型時代”。圍繞這一主旨,将經濟因素、階級力量等要目一一列舉,做到執簡禦繁、據标依本、形散神聚。其後,李老師以遼夏金元的統治為例,再次深入地對這一建議進行印證。他将這一單元主旨歸納為:多元并立到多元一體;多元交互到多元共輝。在講到要從中華文明大視角去看少數民族的政權,避免宋朝視角高開低走的局限性,對同學們有很大啟發性。

第二條建議,李惠軍老師從文案設計流程的邏輯方面入手,提出要在邏輯自洽的機理下行雲流水。他指出從教材文本到教學文案,猶如繪畫構圖或建築藍圖,必須依據教材文本進行總體規劃和謀篇布局,使之演繹為可操作和可變通的教學預案。做到定格主旨、聚焦目标、結構完整以及環節互通。例如在講到冷戰這一課時,要梳理美蘇從戰略合作到戰略對峙、世界兩極化到多極化的趨勢,向學生展現國際格局的嬗變與人類曆史發展的大脈絡。全面涉及冷戰中的分化對峙、變換重組,帶領學生關注長時段的發展過程,并繼續引向對現實和未來的叩問與思考:如何擺脫修昔底德的陷阱?如何逃離絕地求生的夢魇?如何破解零和博弈的魔咒?引導學生們學會包容尊重、互相理解;珍愛生命、摒棄狼性;追求大同、虛懷若谷。


第三條建議,李惠軍老師強調曆史教學要堅守學科的學術底線與道德底線,指出要在據證釋史的基準下叙事見人。對此提出四個小建議:舉證叙事應該無痕銜接,據證解釋要交互一體,斯人舊事應水乳交融,體悟意蘊要相得益彰。李老師以自己在講述長征這一課時的設計舉例,為避免假大空,李老師選取毛澤東在長征過程寫下的詩歌,對長征片段舉凡,從而讓初中孩子在感受毛澤東詩中的濃烈愛國情感時,充分認識到長征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一段艱苦卓絕的遠征長路,一幅壯懷激烈的精神畫卷,一首感天動地的軍魂聖歌。

  關于教材文本向教學文案轉化的第四條建議,李老師提出,要在引路入境的探究中釋疑解惑。提到向初高中的孩子講課,要讓課堂有引人入境的節點,例如可以從曆史的多重說法、材料的多重解讀、學者的多重思考等入手。李老師分别用阿房宮與《阿房宮賦》、澎湖巡檢司與經略台灣、棉花外交與美國南北戰争、古埃及文字玄機、粟特人與絲綢之路等等實例,生動地舉例交流,進一步指出要設計科學的教學思路,營造誘發學生興趣點或感情節點的良機,還要有點睛促思的藝術。

  第五條建議,李惠軍老師指出曆史教師要在苦心孤詣地參悟下透析冥想。他指出曆史教學不應該成為史料的奴隸,要回到曆史現場,就要神入先人内心,要報以同情之了解,要由今及古進行參悟。例如在講到王安石變法,孩子們可能對“青苗法”“募役法”等等這些冰冷的名詞無法共情,李老師則選取了王安石在變法前、中、後所寫的三首詩,向孩子們展現了王安石的内心世界。李老師進一步指出,教學文案應該發掘鄉愁情愫和族群情緣,要有理性,更要重視詩性和人性。例如法國大革命一課,深入路易十六、羅伯斯比爾、拿破侖等人的内心與情感,将教材文本中“未盡”的“(往)事(深)情”轉化為教學文案中富含的“(有)情(之史)事”。

李老師提出的最後一條建議是,教學文案要在千錘百煉的醞釀下激揚文字。李老師提到自己在40餘年的教學過程中,撰寫教學文案一直依循六個要素:用理論的邏輯解頤醒世,用智慧的力量玉想瓊思,用曆史的厚重鈎沉參悟,用課堂的活性激揚文字,以及用工匠的精神琢玉成璧。李惠軍老師向在座的同學們展示了自己在備課時制作的PPT,指出課件的制作,也是一個創造精彩與富含思想性的過程。他展示的每一幅PPT,都兼采文質與美觀。配圖對學生有視覺沖擊,并展現曆史的厚重。李老師說,教學文案關乎課堂教學的張力,是教師思想、創意、設計力的集成,也關乎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曆史的“體驗度”和“獲得感”。



  最後,李惠軍老師為本次講座深化總結,告誡同學們把每節課都期許為一件“作品”,便可以遊走于“創作”天際且思且歌。“博覽-思考-想象-凝練-運筆”的過程,就是教材文本轉化為教學文案的心流脈動和思維脈絡的精髓。在講座尾聲,李老師深情懷念至交好友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系教授王斯德先生,講到動情之處時,不禁眼眶濕潤,聲音哽咽。在場同學無不感受到李惠軍老師的感傷,也忍不住紅了眼眶。李惠軍老師用王先生曾告誡過的話:“教材編寫實際上是基于課堂标準的再創作”,為同學們結束了本次講座,進一步指出教學文案的構思,也是一種再創作。希望把自己的心性向同學們傳遞,從而轉化為同學們的心流。

  在此之後,同學們與李老師積極交流,李老師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同學們受益匪淺。

  在提問環節結束之後,黃愛梅老師就本次講座向參與的同學們進行寄語,希望同學們能傳承呂思勉先生“觀其會通”的精神,通貫地理解史料以及史料背後的曆史理性、詩性與人性,踐行作為曆史教師的初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