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先秦史讀書會”系列活動陸續開展
發布時間:2021-06-24

       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先秦史讀書會”系列活動在王進鋒老師的主持下陸續開展。共開展8次,内容分别如下:

(一)2021年3月16日晚18時,第一次先秦史讀書會在曆史學系1206研讨室舉行。

       首先,由2018級先秦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孟明同學介紹學位論文《西周财政體系的确立》部分章節,文章重點對成周的經濟地位、穆王索貢等問題加以考察。在點評環節,老師從參考書目的選取、寫作的創新性與行文邏輯性三方面給予建議,其他同學則從史料運用、文章結構等角度加以補充。

       其次,秦景钰同學對《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一書進行彙報,本書以文明、酋邦、國家的序列演進為線索,對我國古代文明的标志、文字出現與文明的關系、戰争與王權的形成、夏商周國家結構特征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

       最後,由劉展博同學報告《商代史論綱》及《早期中國的食物、祭祀與聖賢》兩部著作。胡司德的《早期中國的食物、祭祀與聖賢》一書利用傳世文獻與新發現的考古資料,試圖揭示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在人的感知經驗中的地位、在與神靈交流時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2021年4月1日周四18:00,第二次讀書會在曆史學系1130教室召開。

       首先,畢業班的兩位碩士研究生和一位本科生分别彙報自己的畢業論文寫作情況。老師肯定他們的寫作進度,并對他們的論文提出指點建議:論文中的叙述性文字應當适量,更多的應該闡述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引用參考文獻時應當注意引用版本和引用材料的權威性;論文寫作時應當注意内在聯系,應當與論文主題相連接。一同參加讀書會的其餘六位碩士研究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之後,由碩士研究生王晨光彙報自己的劄記以及讀書情況。他分享了自己近期對亞胡族的研究。在廣泛收集目前已知的全部青銅器銘文之後,他對之作了詳盡的考察。此外,他還彙報了近期閱讀方勤的《曾國曆史與文化——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一書的讀書體會。認為本書運用近年新出的多批考古資料,重新複原了一個從西周早期至戰國中期長達七百年的諸侯國曆史。這對于周代諸侯國的研究,具有獨創性,甚至填補了部分空白。

(三)2021年4月13日周二18:00,第三次先秦史讀書會在曆史學系1206教室召開。

       首先,顧洋同學講解自己近期的讀書劄記,主要從金文材料中分析“膳夫”一職在西周朝的演變與地位。顧洋同學也分享了他閱讀的《西周王朝軍事領導機制研究》一書,并提出自己對本書的總結與看法。

       其次,由王僑同學彙報自己的劄記以及讀書情況。她主要以霸姬盤和鳥形盉銘文來探讨西周時期的司法盟誓流程。王老師首先肯定了她的學術史梳理,在文意疏通方面下了功夫,其次提出改進意見,認為若能在西周整體的司法流程中有進一步考證會更加出色。她還分享了她近期的閱讀書目,王沛先生的《刑書與道術——大變局下的早期中國法》和張正明先生的《楚史》。

       再次,由孟明同學彙報她的畢業論文,并由老師和同學們提出改進意見。

       最後,老師再次重申,平時的學術劄記都是為寫好論文做出的積累,劄記的重點在于自己的創新。

(四)4月28日18:00,本學期第四次的先秦史讀書會在1206室舉行。

       讀書會的第一部分,由來自大四年級的時傑傲同學彙報他的本科畢業論文《先秦時期“心”觀念的變遷》,參會的各位同學對于他的畢業論文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以及修改的建議,老師則在最後給出了相應的指導意見。

       讀書會的第二部分由研一年級的兩位同學交流最近閱讀的書籍。秦景钰同學分享的書籍是李學勤先生的《文物中的古文明》一書,經由此書,同學們獲得了平時稍有涉及的年代學知識。劉展博同學介紹的則是弗雷澤的《金枝》,内容有關意大利内米湖畔的一個曾經存在過的文明,以人類學的角度去解讀當時的風俗和觀念。

(五)2021年5月11日周二18:00,本學期第五次先秦史讀書會在曆史學系1130室召開。

       首先,畢業班的一位碩士研究生和一位本科生分别彙報自己的畢業論文。針對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老師肯定其較為成熟,其中也有創新點,但是同時老師也提出,文章的整體叙述較為傳統,可以嘗試引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本科畢業生則彙報了自己的畢業論文的修改情況,老師認為學術史回顧部分仍然有進一步修改的空間,一同參加讀書會的其餘六位碩士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老師同時指出,論文寫作應當具有新意,追求标新立異,即使可能不能做到,也應當以此為目标。

       之後,由碩士研究生王僑彙報自己的近期研究情況。她分享了自己的畢業論文的選題緣起,希望通過對西周時期的訴訟研究來回應近來學界對于中國傳統司法的争論。老師指出,要記得将重心放在對西周時期的訴訟研究中。

       最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閱讀了由《燕京書評》整理發布的葛兆光教授4月27日講座的文字稿。葛兆光認為,若一本學術書能提供新的史料和新的證據,或是能提供新思路和新概念,便可以稱為是一本好的學術書。而更進一步,最好的學術書可以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典範,引領其他學科的學術路徑。在葛兆光看來,想要做出好的學術書和好的研究,要了解世界範圍内學術共同體正在關注的議題是什麼,形成對話,把“中國”放進“世界”。針對這篇講座文字稿,王進鋒老師指出,在學習與寫作中,史學理論與方法能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此外,要視野開闊,不要局限于先秦史,應當對其他方向兼收并蓄。同學們也紛紛發表自己的閱讀體悟,深有感觸。

(六)2021年5月25日周二18:00,本學期第六次先秦史讀書會在曆史學系1130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召開。

       首先,顧洋同學講解自己碩士論文的選題緣起,主要從金文材料和傳世文獻中分析西周中期的官僚制度轉變。王晨光同學、王僑同學和孟明同學都為他的報告提出建議,王進鋒老師也提議應該注重尋找典型“抓手”,方便進行分析。

       其次,老師分享了自己的論文《西周世官制度新論》。認為在西周世官制度下,仍然存在“尊賢”的傾向,并對這一制度如何實現“尊賢”功能進行系統考證。老師認為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有“選賢任能”的基因,并由此實現了社會流動。

       最後,由孟明同學和張玲同學作為即将畢業的學姐,講述自己讀研期間的心路曆程。張玲同學回憶自己研究生三年的時光,認為這是自己最快樂的學習時光,不僅有導師的指導,還有同學的共同勉勵。她也給學弟學妹們提供了求職建議,不需要在研三階段就慌張,适合自己的工作可能并不是一開始就能碰到,它隻是來的比較晚。孟明同學也分享了自己的求職曆程,并現身說法,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希望學弟學妹們未來的求職曆程少走彎路。她還鼓勵學弟學妹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專業而把自己的求職方向框住,如果有想要嘗試的崗位,就可以大膽嘗試。

(七)2021年6月10日晚18:00,本學期第七次先秦史讀書會在曆史學系1130召開,内容主要分為:讀書劄記、個人分享、讀書彙報、師生共讀文章四部分。

       首先,由2019級碩士研究生王晨光同學彙報近期的讀書劄記:《周穆王時期淮夷防線的形成》,劄記分成:人物志、相關地理概念、結論三個部分。在人物志部分,王晨光同學通過分析三組相關銅器,認為毛伯、伯屖父與伯庸父存在明顯的先後順序。基于人物的考察及金文資料分析,穆王初年針對淮河流域仍然是遠距離的進攻取向,至伯用父時期,周王朝在江淮地區的軍事行動偏向于防禦,大緻沿汝颍上遊一帶布防。結合新出曾公編鐘銘文,西周中期的淮防線已經擴展至漢東地區。王進鋒老師對這片劄記進行了點評和提問,認為這篇劄記,思路很清晰,主題明确,論證過程也比較紮實、靠譜。

(八)2021年6月22日星期二晚18時,第八次先秦史讀書會在曆史學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成功舉行。

       本次讀書會由2020級先秦史方向碩士研究生秦景钰同學彙報劄記《〈尹至〉第一簡釋讀》。行文重點對簡文中的“”、“”加以考察,基于相關辭例對比及學術史梳理,秦景钰同學認為“”可以直接寫作“錄”,是夜間的一個時稱;“”則表示時間概念,為“旬日”二字之合文。通過疏通文意,可知《尹至》第一簡記述了伊尹自夏至亳面見商湯之事。

       在點評環節,老師從行文邏輯、論文引用規範及材料的時間性三方面給予建議,其他同學則從“簡牍自身的整體語境”角度加以補充。

       通過讀書會的系列活動,老師和同學們擴展了知識面,學術格局得到進一步提高,選題能力得到加強,論著寫作技巧進一步完善。有助于每個人學術“功力”和“見識”的提高,真可謂收獲不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