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鐘捷
職稱:教授
聯系方式:zjmeng@history.ecnu.edu.cn
1996-2000 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學習,曆史學學士
2000-2006 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學習,碩博連讀,曆史學博士
2006起 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工作,任講師(2006)、副教授(2008)、教授(2013)
2019起 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教務處工作
2020起 兼職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社會主義曆史與文獻研究院
2021起 兼職在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招生辦公室
2004-2005、2012-2013 作為國家訪問學者,分别在德國不來梅大學、奧格斯堡大學進修
德國史、20世紀世界史、國際曆史教育比較研究、高教管理
一、學術論文
1.《魏瑪共和國的11月9日:“國家慶祝日”缺失的曆史包袱》,載《曆史研究》2020年第3期。
2.《公共闡釋理論視域下的公共曆史文化機制建設》,載《曆史研究》2018年第1期。
3.《魏瑪德國“曆史傳記之争”及其史學啟示》,載《曆史研究》2017年第3期。
4.《從“德累斯頓大轟炸之争”談二戰記憶的真實性問題》,載《世界曆史》2019年第6期;全文增補版為《試論當代德國的“德累斯頓大轟炸之争”》,載《世界曆史評論》2021年夏季号。
5.《魏瑪德國的家庭政策——以“堕胎禁令”的改革與争議為中心的探讨》,載《世界曆史》2018年第1期。
6.《統一後德國的身份認同與大屠殺曆史争議――1996年的“戈德哈根之争”》,載《世界曆史》2015年第1期。
7.《如何培育健康的曆史意識――試論德國曆史教科書中的二戰曆史叙述》,載《世界曆史》2013年第3期;後轉載于《新華文摘》2013年第18期。
8.《試析魏瑪德國勞資關系的演變――以8小時工作制的興衰為中心》,載《世界曆史》2011年第4期。
9.《二戰後德國企業代表會體制的重建(1945-1952)》‚載《世界曆史》2009年第4期。後轉載于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09年第12期。
10.《勞資利益團體合作與一戰結束前後的德國社會――試論<斯廷内斯-列金協議>的起源及其意義》,載《世界曆史》2006年第1期;後轉載于《下筆須論二百年:王養沖先生百歲華誕獻壽文粹》,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276頁。
11.《關于“西方史學史”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載《史學理論研究》2019年第1期。
12.《一位“入戲的觀察者”:德裔美國史學家弗裡茨・斯特恩》,載《史學理論研究》2014年第3期。
13.《概念史與國際關系史書寫》,載《史學集刊》2020年第4期。
14.《公共曆史文化中的“克服曆史”之争――近來德國公衆史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載《複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
15.《1918-1924年階級合作模式的嘗試與一戰後德國勞資關系的起伏》,載《複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16.《魏瑪德國失業保險體制的興與衰――兼論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限度》,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第6期。
17.《試析魏瑪德國集體合同制的興衰》‚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年第6期。
18.《納粹黨的企業代表會政策與德國經濟民主的消亡》(第一作者),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2期。
19.《德國大屠殺紀念日刍議》,載《江海學刊》2015年第4期;後轉載于《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5期。
20.《從德國範式看公衆史學争議的起因、進程與影響》,載《江海學刊》2014年第2期。
21.《公衆史學學科建設的可行路徑――從德國曆史教育學改革模式談起》,載《天津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
22.《當代科學視域中的史學叙事“非虛構性”問題:争議、新解與實踐》,載《探索與争鳴》2022年第3期。
23.《公衆曆史教育的當前挑戰與機制建設》,載《探索與争鳴》2020年第9期。
24.《後真相與曆史書寫》,載《探索與争鳴》2017年第4期。
25.《試析聯邦德國集體合同制的發展(1949-1990)》‚載《安徽史學》2010年第6期。
26.《試論魏瑪“福利國家”的早期實踐(1918-1920)》,載《安徽史學》2008年第5期;後轉載于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08年第5期。
27.《現代性與社會政策改革――1890-1933年間德國社會政策探析》,載《安徽史學》2004年第5期。
28.《國家博物館與全球史教育》,載《讀書》2015年第9期。
29.《新世紀以來德國曆史學研究趨向刍議》,載《國際史學研究論叢》,第1輯,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第202-212頁;後經修改發表在《史學史研究》2015年第2期。
30.《評夏德明<全球視角下的全球史:在一個建立聯系的世界中之理論與方法>》,載《全球史評論》第6輯,2014年,第374-381頁。
31.《德國曆史中的“國家”》,載《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4期。
32.《試析魏瑪德國失業保險體制的建立》,載《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2期。
33.《德國曆史上的住房危機與住房政策(1918-1924)――兼論住房統制模式的有效性與有限性》,載《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2期。
34.《試析二戰後聯邦德國工會聯盟的重建及其意義》‚載《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社版)2009年第6期;後轉載于人大複印資料《工會工作》2010年第3期。
35.《試論德國魏瑪時代企業代表會體制的興衰(1920-1933)》,載《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3期。
36.《德國中學曆史教科書中的中國抗日戰争》(第二作者,與沈辰成合作),載《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
37.《概念創造與曆史闡釋的公共性塑造》,載《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9年第1期。
38.《論魏瑪德國大聯合政府(1928-1930)的終結》,載《經濟社會史評論》2018年第4期。
39.《什麼是“Reich”?――從魏瑪初期的國名之争看德國人的帝國觀念》,載《曆史教學問題》2017年第1期。
40.《公共曆史教育和德國的戰争罪責觀――以1990年代末“武裝部隊罪行展覽之争”為中心的考察》,載《曆史教學問題》2015年第2期。
41.《德國的公衆史學》,載《曆史教學問題》2014年第3期,第52-55頁。
42.《歐洲意識的培育:德國曆史教科書中的歐洲一體化叙述》,載《曆史教學問題》2011年第6期。
43.《“獨特道路”:德國現代曆史研究的範式轉變與反思》‚載《曆史教學問題》2009年第4期。
44.《“經濟民主”在德國的确立:試論胡戈・辛茨海默與<魏瑪憲法>第165條》,載《曆史教學問題》2007年第6期。
45.《試論德國<企業代表會法>(1920)的緣起》,載《曆史教學問題》2006年第5期。
46.《兩德統一與“社會夥伴關系”的東擴:1990-1992》‚載《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47.《中國大學公衆史學培養方案刍議――以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為參照》,載《遼甯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4期。
48.《國家演進史中的治理結構重建――德國“獨特道路論”再思考》,載《學術前沿》2014年5月上;後轉載于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14年第8期。
49.《“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與曆史教育的未來》,載《曆史教學》2018年第1期。
50.《曆史思維素質培養的深度與廣度:來自德國的經驗》,載《曆史教學》(中學版)2011年第19期。
51.《德國中學曆史教學實踐中的“曆史意識”》,載《中學曆史教學參考》2012年第3期;
52.《施虐者的“受害人情結”及其出路――寫在二戰勝利79周年之際》,載《中學曆史教學參考》2014年第7期。
5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記憶:沖突、呈現及其意義》,載《中學曆史教學參考》2015年第6期(總365期)。
54.《德國曆史教科書中的國民意識教育(1991-2000)》,載餘偉民、劉昶主編:《文化和教育視野中的國民意識》,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第417-458頁。
55.“The Conceptions of the Futur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German Labor Union after WWII“‚ Ost-West-Review‚ 2009‚ No.1‚ Bonn‚ Germany。
56.The World War II in History Didactics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s in Our New Centu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ction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on History Didactics, History Education, And History Culture.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istory Didactics, 2012.
57.Populäre Geschichtsmagazine in China. Die Entwicklung am Beispiel des Magazins NATIONAL HISTORY,in: Susanne Popp/Jutta Schumann/Fabio Crivellari/Michael Wobring/Claudius Springkart (Hrsg.),Populäre Geschichtsmagazine in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 Interdisziplinäre Zugriffe und ausgewählte Fallbeispiele,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2016, S. 537-552.
58.“History Education Reform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in: Mario Carretero etc. (eds.), Palgrave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Historic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London: Palgrav Macmillan, 2017.(與王斯德、李月琴、沈辰成合作)
二、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外國曆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形象史料整理與研究》(21&ZD243,2021- 進行中)80萬
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魏瑪德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記憶研究》(21BSS032,2021- ,進行中)20萬
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德國魏瑪時代(1918-1933)的社會政策研究》(2013-2019,已結項)
4.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世紀德國勞資和諧關系演進研究:以企業代表會體制為中心》(2007-2012,已結項)
5.上海市規劃課題:《聯邦德國工會聯盟與政治變遷》(2013- 進行中)
6.上海市曙光項目:《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的公共曆史争議:以納粹曆史争議位中心的考察》(2014- 進行中)
7.上海市晨光項目:《魏瑪共和國的勞工政策》(2007-2011,已結項)
8.上海高校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專項科研基金:《聯邦德國的社會夥伴關系:曆史與經驗》(2007-2008,已結項)。
三、著作書籍
1.專著(第一):《魏瑪德國的社會政策研究》(與王瓊穎合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2.專著(第一):《看地圖——一次讀懂德國史》(與霍仁龍合作),台北:新文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9年;
3.專著:《20世紀德國企業代表會體制演變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4.專著(第一):《地圖上的德國史》(與霍仁龍合作),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4年、2016。
5.專著:《德國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019年。
6.專著:《尋找黃金分割點:聯邦德國社會夥伴關系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7.專著:《德國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發生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8.合著(第二):《聯邦德國有關納粹主義的重大史學争論》(與孫立新、範丁梁合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9.主編:《大夏世界史研究·地區國别史研究第3輯(德國史)》,合肥:黃山書社,2022年。
10.主編(第一):《大夏世界史研究(德國工作站文集)》(與蘇珊·波普、米夏埃爾·沃布林合作),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21年。
11.主編(第二)《全球思想史論叢(第1輯):概念的流動》(與李宏圖合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
12.主編(第一):《進館有益:跟我去看博物館》(與林唯合作),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18年。
13.主編(第一):《全球化進程中的曆史教育:亞歐教科書叙事特征比較》(與蘇珊·波普、吳炳守合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
14.主編“二戰戰敗國的改造與反省叢書”,合肥:黃山書店,2015年。
15.譯著《書寫民族:一種全球視角》(英語),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
16.譯著《德意志史》(德語,第一譯者,與葛君、徐璟玮合作),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2022年。
17.譯著:《冷戰1947-1991:一個極端時代的曆史》(德語),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年。
18.譯著:《德國天才》(英語,第二譯者,與張弢、王瓊穎合作),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
19.譯著:《非自由主義的失敗:論德國的政治文化》(英語),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
20.譯著:《曆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德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21.譯著:《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德語),上海:三聯書店,2007、2012年。
22.校譯:《戰争的戰争(1618-1648):歐洲的國家建構與和平追求》(馬繹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
四、獲獎情況
1.上海市優秀社會科學學會工作者(2021)
2.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20)
3.入選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号(2019)
4.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2019)
5.《魏瑪德國“曆史傳記之争”及其史學啟示》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6-2017)學科學術獎論文二等獎(2018)
6.《20世紀德國企業代表會體制演變研究》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6-2017)學科學術獎著作二等獎(2018)
7.《德國天才》入選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2017)
8.上海市社科新人(2016)
9.寶鋼優秀教師獎(2015)
10.《世界文化史十五講》入選上海市精品課程(2015)
11.《德國簡史》入選上海市優秀教材獎(2015)
12.中國人文社科最軍影響力青年學者(2015)
13.上海市曙光學者(2014)
14.申銀萬國獎(2009)
15.校優秀黨員(2009)
16.上海市晨光學者(2007)
17.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獎(2007)
五、社會兼職
1.國際曆史教育協會(ISHD)學術咨詢委員會成員(2012年以來)
2.中國德國史研究會秘書長(2018年以來)
3.上海世界史學會副會長(2018年以來)
4.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副會長(2021年以來)
5.上海市社科創新研究基地“中國曆史學話語體系建設與國際傳播”首席專家(2020年以來)
6.國家中小學曆史教材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大)學術委員會委員(2019年以來)
7.中國勞動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021年以來)
8.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理事(2022年以來)
Name: MENG,Zhongjie
Title: Professor
Contact:zjmeng@history.ecnu.edu.cn
Bio:
1996-2000, studying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BA
2000-2006, studying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D
2006-Now, member of Faculty at Department of Histor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Lecturer(2006), Associate Professor(2008), Professor(2013)
2004-2005, 2012-2013, engaging in Advanced Studies as National Visiting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Bremen and University of Augsburg
Research field: German History; 20th Century World History;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Education; Educatio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