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曆史學系舉行2022年度本科生科創項目結項答辯會
發布時間:2022-09-05

2022年9月2日,曆史學系本科生科創項目提前批結項答辯會在線上舉行。11項國創、市創和校創項目參加結項答辯,劉建平、葛君、趙崧傑三位老師作為專家組成員對各項目成果進行了逐一點評,陳波老師主持答辯會。

首先進行答辯的是王思蕊同學的項目《清末民初溫州地方人士日記中所見的教育轉型》。三位老師從拓寬閱讀視野、進行對比閱讀、挖掘史料價值等方面進行了指導。對于潘越同學的項目《艾森豪威爾政府對中立主義國家的外交研究:以緬甸為例》,老師們建議其關注對雙邊互動材料的查詢互證,并就檔案的翻譯編排和線索整理提出了建議。老師們高度肯定了徐婧同學的項目《民瘼懷憂:從盛宣懷與嚴作霖的交往看晚清義赈》,特别是材料的使用尤為突出,建議其從理論視角切入,以小見大。同時将研究與實地考察結合,豐富研究的層次。老師認為李昊洋同學的《早期基督教藝術發展研究——以聖卡利斯托墓穴為中心》選題很新穎,提出應該更全面地考察西方學者的研究,關注傳教士帶入中國的曆史遺迹與文物文獻。對張祎同學的項目《卡特政府人權外交在韓國的實踐與韓國的應對研究》,老師們在概念界定、史料使用、參考文獻注釋等方面提出了建議,期待更多地收集和利用韓文檔案。老師們認為,李欣頤同學的項目《近代上海化妝品企業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資料收集仍需進一步深入,使之多元化。此外,還應明确重要概念,加強對于可視化呈現結果的梳理與說明。

就姜夢翔同學的《辛亥革命前後杭州城市格局變化研究》,三位老師主要針對資料長編進行了點評。對于清中後期的旗人問題,老師則建議可擴寬研究面,更多地關注政治、經濟等方面。王維祎同學的項目為《尼克松主義的延續:20世紀70年代美國對華政策演變中的蘇聯因素》,老師們肯定了其自主搜集、解讀史料的努力,并指出要适當尋找“在常識中反常識”的具體的問題以提升論文價值,同時更注重核心檔案的利用。陳妍童同學的項目是《近現代上海宗教場所與宗教社團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專家組提出的建議是,對于整理的文獻應加以考證。對于趙子月同學的研究《民國初年關于政體的論争(1912-1916)》,老師們認為,對外圍材料的閱讀是提升本科生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成果中語言與立場的呈現要盡量客觀。對于夏敬淳同學的研究《齊、梁中央铨選政務研究》,三位老師主要就文章層級和行文寫作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的建議。

除兩項因疫情原因無法完成、申請延期外,專家組對今年的項目結項成果的整體情況是非常肯定的,無論是選題、資料收集和閱讀,還是基本的學術規範,都體現了曆史學系本科生的科研素質與涵養。根據各項目組提交的材料以及現場答辯情況,專家組推薦潘越和徐婧同學的項目結項成績為優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