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大夏世界史論壇”前沿講座第4場通過騰訊會議成功舉辦。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翟韬副教授帶來了題為“文化冷戰研究:回望與前瞻”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社會主義曆史與文獻研究院、曆史學系趙繼珂副教授主持,來自國内各高校與科研院所的逾四百人在線參與講座。
講座伊始,趙繼珂老師向翟韬老師表示熱烈歡迎,并對其學術經曆及成果作了簡要介紹。翟韬老師現任教于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曾赴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訪問。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國對外關系史、中美關系史、社會科學史。出版有專著《文化冷戰與認同塑造:美國對東南亞華人華僑宣傳研究(1949-1965)》,獲“楊生茂美國史最佳青年論著獎”,在《曆史研究》《世界曆史》等刊物上發表十餘篇論文。
本次講座聚焦于文化冷戰史研究中四種視角的更新換代以及其中的“範式轉移”。在翟韬老師看來,文化冷戰史研究始于冷戰,但如今研究的時間範圍已超越了冷戰史的範疇。在空間上,文化冷戰的研究也從最初美蘇間文化關系的研究,擴展到美國與第三世界、官方與民間的關系上,逐漸向跨國史、帝國史的方向發展。在方法論上,文化冷戰史研究又呈現從政治史、外交史轉向新文化史的趨向。
首先,翟韬老師解釋了文化冷戰的意涵,文化冷戰研究強調文化性與政治性,其概念經曆了外延不斷擴大的過程。狹義的文化冷戰則僅限于中央情報局在西歐的文化滲透,這一來源于弗朗西斯·桑德斯的著作《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而廣義的文化冷戰包括政府有意采用文化手段以實現冷戰政治目的的所有活動。2000年左右,冷戰史學界開始重視冷戰中的文化因素,這一轉向淵源于美國史學界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轉向,而從國際背景(外史)的角度看,這一轉向是歐美學者對蘇東劇變、冷戰結束過程中社會主義陣營意識形态崩潰原因的曆史學回答,美國對蘇東心理戰的研究開始得到重視。
翟韬老師認為,心理戰視角的代表作為1997年出版的《撕裂鐵幕:宣傳、文化和冷戰,1945—1961》,這是文化冷戰史研究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嚴肅的系統性學術著作。該書提出了“從革命到演化”的觀點,指出美國促進蘇東地區革命到用美國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吸引蘇東人民,使他們對美國産生向往,美國外宣和文化是冷戰鬥争、尤其是針對蘇東社會主義陣營的政策工具。在這一階段,學界的研究主要聚焦廣播媒介。
緊随其後,翟韬老師又提出以2006年肯尼斯·奧斯古德的《總體冷戰:艾森豪威爾政府在海内外的秘密宣傳戰》的出版為标志,冷戰文化研究轉向總體戰視角。在奧斯古德看來,冷戰的主戰場并非軍事競賽,雙方的文化競争才是冷戰的基本樣态。自艾森豪威爾執政時期起,對外宣傳被置于決策的核心地位,美國新聞署從國務院中剝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機構,心理因素全程參與決策過程。事實上,正是冷戰其總體戰的戰争形态決定了宣傳與心理戰在其中的地位。
2013年,賈斯汀·哈特的《思想帝國:公共外交的起源與美國外交政策的轉變》一書,作者在書中明确指出20世紀美國外交的基本問題并非總體戰的産物,而是與歐洲霸權的衰落、殖民地獨立等更宏觀的問題相關聯。翟韬老師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文化冷戰研究開始轉向帝國史範式。哈特認為,20世紀美國的宣傳和文化外交是其應對去殖民化的自由國際主義大戰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後殖民帝國戰略”。區别于傳統殖民地帝國,美國依靠其文化與經濟實力維系其霸權,奉行自由國際主義,是一個“觀念的帝國”。因此,無論冷戰出現與否,“文化冷戰”都已然存在,在1936年國務院文化機構成立便已開端。這一帝國史、自由國際主義範式擴大了文化冷戰研究的外延,其時間跨越整個20世紀,宣傳對象從蘇聯擴展到第三世界,手段也從宣傳擴大到了文化交流、對外援助等“公共外交”領域。
翟韬老師指出,以上三種視角體現出學者們對于文化冷戰的認識經曆了從政策工具、政策本身以及大戰略的“三級跳”,但其研究仍限于政治史的範疇。2010年前後,學界出現了用文化理論解釋對外宣傳的趨勢,這一範式将美國的外宣視作其國家身份的投射和文化表達。對外宣傳既是為了外交和政治目标,也是對自己身份和政治文化不自覺的對外表達,更是對自身文化觀念、身份的自我申述。美國20世紀的“人民資本主義”、解放戰略等對外宣傳是國家身份向外界的投射,而文化冷戰就說指國家身份和文化觀念的競争。美國的對蘇宣傳不僅是向蘇聯對話,更是對自身文化觀念、自身身份的一種申述。文化視角擴大了該領域的研究内涵,文化冷戰從政治現象變為一種文化現象,研究者也在外交史之外,将目光更多轉向了國家史中。在翟韬老師看來這樣的文化轉向與21世紀美國族群分裂、身份政治的興起息息相關。
最後,翟韬老師總結,這四種視角各有其解釋力,可以兼容并蓄,“範式”的轉移、升級為事件提供了更為透徹的解讀,使對曆史事件的诠釋愈發精微、全面。此外,翟韬老師還提出了幾點思考:從文化冷戰史研究的角度,外部因素對學術演進的影響是否被低估了?跨國史是否被過分強調?文化冷戰史和冷戰史是否遵循相同的政策演進邏輯?(美國)外宣史和(美國)外交史是否一緻?
在講座結尾,趙繼珂老師對于講座内容進行了簡單的評議,認為這是一場頗具啟發性的講座,梳理了文化冷戰研究學術史的來龍去脈,為學人們未來的研究提供思考與借鑒。參加講座的老師或同學積極在留言區中展開互動交流,翟韬老師也一一細緻回應,留言區中的提問源源不斷,師生均覺意猶未盡。本次講座在師生的熱烈讨論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