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2022年7月20日19,菠菜技术交流论坛2022年知名學者學術講座暨曆史學系“大夏世界史論壇”高端講座第21場通過騰訊會議成功舉辦。天津師範大學歐洲文明研究院的哈全安教授作了題為“中東五千年的解讀視角”的學術講座。講座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的李海峰教授主持,來自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武漢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及社會史學愛好者三百人參與講座。

講座伊始,李海峰老師對主講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哈全安教授的學術成果。哈教授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世界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以一己之力出版了《中東史》(全三冊),在學界享有盛譽。李老師認為中東是一個“神奇”的地區,曆史上動蕩不斷,哈教授的講座将幫助我們理解中東的過去與未來。

哈教授的講座條貫清晰,主要從四個“視角”解讀中東,即地理環境的視角千年中東的長時段視角百年中東的政治視角部落和文明交往的視角

首先是地理環境的視角。東半球的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撒哈拉沙漠三個地理坐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導緻了“亞洲三分”的局面。而聚焦于中東地區,其地貌多樣,形成了遊牧活動和農耕定居兩種生活方式;其區位上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區域開放,人種構成複雜。地貌和區位的多樣化特點構成了中東曆史的底色。

其次是千年中東的長時段視角。哈教授上溯阿卡德王國,指出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傳承了中東的“帝國傳統”。這種傳承并非一成不變,三個帝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統治者所屬的族群亦發生變化。在宗教變遷上,多神崇拜逐漸轉化為一神信仰,而一神信仰中又經曆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變化。哈教授認為這些一神教的神學内涵如出一轍,它們的“信仰坐标”耶路撒冷兼具形而下層面的宗教沖突與形而上層面的信仰源流

再次是百年中東的政治視角。在中東地區近百年的曆史中,經曆了去奧斯曼化、去殖民化、去威權化和政治民主化四個階段。前兩個過程中,中東地區的許多國家由于缺乏曆史根基,導緻其血緣,族群方面錯綜交織,因此較難形成國家認同,更難建立強調人權和民主的“現代民族國家”。 其後,中東諸國出現了威權政治強人,他們構成了中東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催化劑。威權時代後的土耳其1952年大選、伊斯蘭革命、阿拉伯之春三個坐标,則是中東國家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最後是部落和文明交往的視角。哈教授從部落形态、身份認同和時空範圍三個角度讨論了部落文明的前世今生,并指出應當慎重使用“部落”這一概念指代中東地區的族群。對于中東的文明交往,則應當注意“交往”具有和平和暴力兩種形态——本世紀以來的反恐戰争和難民潮作為一種“暴力交往”,可能會為中東和歐洲雙方帶來不幸。

講座最後李海峰老師對哈教授的講座進行了簡要評議,對哈教授提出的種種新觀點表示認同。哈教授與參加講座的師生進行了熱烈互動,耐心地回答了聽衆們提出的問題。哈教授強調了伊斯蘭世界的寬容性,認為“信仰不能強迫”的教谕使得科普特人和雅茲迪教徒可以與伊斯蘭人共存。對于中東的阿薩比亞變遷”,教授從自己對倭馬亞王朝的研究入手,描述了部落與國家力量的消長關系。同時,哈教授也就中東地區在中西交流的作用、瑣羅亞斯德教的衰弱等議題與聽衆們展開讨論。講座在師生熱烈的探讨中圓滿結束。

撰稿人:王子謙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