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上海市松江二中的顧春梅老師受邀為我系學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誠之課堂”專家講座:《為了學習的評價——“雙新”背景下的作業設計》。我系本科生、研究生,在職中學曆史教師共數百人齊聚雲端,參加了本次講座。
一、厘清幾個概念
講座伊始,顧老師先和同學們共同厘清了幾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評價”(Assessment)。顧老師指出,“評價”是連接“教”和“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心理、認知結構的一種測量,包括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紙筆考試評價等多種形式。現如今,評價領域正在發生一場範式轉變,即從“對學習的評價”轉變為“為了學習的評價”、“評價即學習”,對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個概念是“命題”(Set questions)。顧老師将其分為兩類——日常習題和大規模紙筆考試命題。後者因其重要性而有着嚴格的命題規範,主要流程包括:設計藍圖、組隊團隊、分工協作、組卷、磨卷、研讨評分标準、确定閱卷參數、閱卷質量監控。這些環節對于每一份試題而言都不可或缺,而老師們也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環節來控制命題的質量。
第三個概念是“作業”(Task)。顧老師認為,“作業”的範圍很廣,包括課前預習、課堂作業、課後練習、單元作業、階段性測試甚至是跨越長時段學習的項目化學習。因此,作業設計需要涵蓋過程性和終結性兩種評價。
二、确定考試目标
确定考試目标,是考試命題的基石,也是考試結果有效的基石。
顧老師與大家分享了布魯姆教學目标分類學理論。該理論從認知維度把教學目标分為了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層次。而從知識維度出發,又可分為元認知知識、程序性知識、概念性知識以及事實性知識四個層次。顧老師指出,在設計作業時,我們可以用不同層次的目标來匹配不同類型的作業,将知識維度的四個層次作為劃分作業類型的标準。
三、規範作業設計
确定了考試目标之後,下一步就是規範作業設計。對此,顧老師提出了幾點重要原則。
一是注意作業的進階性。顧老師認為,作業設計需要遵循“内容逐漸綜合”和“核心素養水平逐次遞進”。做到這兩點需要教師有逆向操作設計作業的思路,即對某一單元有從整體出發的頂層設計。首先,要根據課标對内容的編排來确定單元,因為課标是考試的法定依據。接着,确定單元的關鍵概念并厘清之間的層級、聯系。最後,借鑒布魯姆教學目标分類在知識維度的四個層次對作業進行分類設計。
二是注意選材的幾個标準。顧老師認為,一個好的材料是題目成功的關鍵,需要具備多樣性、可讀性、典型性及創新性。以材料的多樣性為例,當材料是史料時需要兼顧文獻史料、圖像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種史料類型,當材料是文本時則需要兼顧連續性文本與非連續性文本。
三是注意設問的指向性和邏輯性。前者指的是設問清晰、明确、有邊界;後者則在于設問與材料邏輯緊密、整道題結構清晰、每小題層層遞進。
四是注意答案的“三大性”:合理性、精确性、引導性。
在闡釋每一條原則具體内涵的背後,顧老師都輔以豐富的作業設計案例為同學們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講解。
講座末尾,顧老師再次向未來教師們強調了作業設計的注意事項。要明确目标,秉持内容與素養的“雙向”思維;要注意試題的進階性,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設計作業;選材一定要“适合”,注意與新教材新增内容的匹配度;設問與答案要有“邏輯”,意識到此二者對教學本身具有引導作用。
雖然受疫情影響,顧老師的講座隻能在雲端進行,但同學們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熱情,在講座中收獲頗豐,進一步加深了對“雙新”背景下作業設計的理解。講座最後,同學們紛紛對顧老師表達了真誠的感謝。
(冉珍、朱哲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