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2022223日下午3時,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學系黃純豔教授在闵行校區人文樓5303報告廳進行了題為《宋朝文明向東亞諸國的傳播》的講座,由曆史學系章義和教授主持。該講座由華東師大“曆史+”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主辦,為華東師大拔尖計劃2.0全國線上書院主題活動周的活動之一,并在線上書院平台同步直播。現場吸引了包括曆史學系第一、二屆“思勉班”在内的60餘名學生旁聽,另有全國各高校近1700人線上參與。



首先,黃純豔教授對宋代“東亞”的含義進行了界定:作為曆史概念的區域共同體“東亞”或“東亞世界”,并不完全與現代地理概念的“東亞”相吻合,往往更強調文化因素。因此,如果将文化作為核心要素,兼及政權疆域、現代地理區劃,宋代的“東亞”是包括宋朝、遼朝、西夏、金朝、大理、交趾、日本、高麗在内的地理空間。

其次,黃純豔教授從三個方面對宋朝在東亞的地位加以分析:第一,在1013世紀的東亞,宋朝無論從人口規模,還是疆域面積看都無疑是一個大國。第二,就軍事層面而言,宋朝之“弱”為人所知,每次重要的對外戰争都以宋朝國際地位的下降告終。第三,就政治層面而言,宋朝仍建立了以本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在東亞秩序具有僅次于遼、金的政治影響力。第四,就經濟文化層面而言,宋朝具有遼、金等國不能比肩的地位,通過榷場、互市、博易場、市舶等不同形式,開展與東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利用自身經濟文化優勢,将貿易作為處理與東亞諸國關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宋朝立足于東亞的基礎,是其領先于各國的文明,主要表現在經濟最發達、文化最昌明、制度最成熟。宋朝是當時東亞文明的中心和高地,是東亞各國汲取先進文明的源地。

再次,黃純豔教授從四個方面對宋代向東亞諸國輸出的文明加以分析:第一,關于宋朝向東亞諸國輸出物資的種類。宋朝通過海上和陸上的“合法”及走私貿易中輸出的大宗商品包括瓷器、絲綢、鐵器、茶葉、銅錢、書籍等。因為技術的差異,周邊國家對這些宋朝商品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第二,關于宋朝物質文明對東亞各國的影響。宋朝輸出的瓷器、茶葉、銅錢等對各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産生了深刻影響。以銅錢為例,宋朝鑄錢量龐大、銅錢大量外流,在周邊國家中,除金朝鑄造的銅錢精良程度不亞于宋錢外,日本、交趾等國所鑄錢技術粗糙、信用低下,在市場上都讓位于宋朝銅錢,各國往往仿宋錢形制,鑄造圓形方孔的通寶錢和年号錢。東亞諸國都深度卷入了銅錢經濟,不僅普遍行用銅錢,一些國家還将銅錢作為繳納賦稅、發放官俸的手段。第三,關于宋朝文化對東亞各國的影響。宋朝印刷業空前發展,出現了開封、兩浙(杭州)、福建(福州、建甯)、四川(成都、眉山)等印刷中心,儒家經史、佛經、醫書、兵書、諸子等各類書籍通過官、私渠道流向東亞各國。宋朝的雕版印刷技術也傳播到東亞各國,各國或大量印刷漢文書籍,或将漢籍翻譯為本國文字加以刊印。書籍的輸入和印刷,使東亞諸國深化了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和文化上的同質性。第四,關于宋朝制度對東亞各國的影響。東亞各國既有獨特的國情,又在漢字、儒學、律令、佛教等方面文明核心要素上具有高度同質性,各國制度不僅有對唐朝制度的沿襲,也積極吸納宋朝制度的新變化。例如,宋朝科舉制度中新創的殿試制度、三舍法、彌封、謄錄、三甲等制度被東亞一些國家所借鑒。宋朝文武兩班,以及行政、軍事、财政權力分掌體制,轉運司、提刑司等地方制度也被一些國家仿行,特别是西夏、交趾深度地學習了宋朝的國家體制。

随後,黃純豔教授從官方、民間兩個層面對宋代向東亞諸國輸出文明的途徑加以分析,指出,與唐朝東亞諸國以官方組織遣唐使和學問生學習唐朝文明的方式不同,宋朝文明向東亞諸國的傳播雖有官方途徑,但民間交流發揮了主要作用。關于官方層面的交流:宋朝建立後,由于日本、高麗已基本完成律令國家的建構,因而官方組織使團和學問生不再是學習宋朝的主要形式。高麗官方派遣留學生的舉措僅見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權适等五人入宋太學學習、獲賜上舍及第一例。不過,東亞各國派遣入宋的使節往往通過向宋請賜或采購書籍的方式,學習宋朝制度、文化。遼、金使節請賜書籍各僅見一例,但高麗、交趾和西夏派遣的使節多次向宋朝請求賞賜《大藏經》等書。

關于民間層面的交流:第一,宋朝的移民對宋朝文明向諸國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高麗都城有數以百計因貿易而留居的華人,高麗往往“密試其能,誘以祿仕”,其中的代表就是《高麗史》中立傳的周佇,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和禮部尚書,執掌高麗文書草拟和禮義制度。交趾也有大量福建等地商人留居,“必厚遇之,因命之官,咨以決事”,在其國政治中越交流中發揮作用。宋仁宗朝,侬智高叛亂失敗、逃入大理國,其部屬黃玮、白和原獲大理國重用,使“大理文學、醫方巧匠,于斯而著”。而在西夏、遼、金為官,影響其政策和制度的宋朝人則更多。第二,僧侶是宋朝文明向諸國傳播的重要媒介。例如,高麗大覺國師義天從宋朝帶回佛經三千卷,史稱“國師自宋返國,然後諸宗之教各得其正”;宋代,日本上層貴族避免與宋朝建立官方的關系,實質上卻希望獲取宋的文化和物質文明,因而發展出以僧侶私人赴宋、取代官方使節的文化交流方式。第三,在宋代東亞諸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商人扮演了最為重要的角色。商人是東亞諸國人員、物資和文化交流的橋梁,移民、僧侶入宋或回國往往搭乘商船。宋與遼、金、西夏、大理、交趾陸上貿易的主要承擔者也是雙方的商人。商人還大量走私被禁止的銅錢、書籍等貨物。總而言之,宋朝商人憑借商品結構、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等方面優勢,在東亞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也在宋朝文明向東亞諸國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此基礎上,黃純豔教授總結了宋朝文明的世界意義:第一,宋朝通過實行“重文政策、改革科舉制度,實現了武人政治向文人政治、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建立了文官政治的保障機制,引導了東亞諸國政治體制的方向,有利于各國及東亞地區的政治穩定。第二,宋朝不僅将崇文重教的基本國策強調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通過中央官學、州縣學、書院、科舉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建立了長久、深入的崇文重教機制,為東亞諸國所借鑒,進一步強化了“中華文化圈”與“中華教育圈”。第三,宋朝通過榷場、博易場、互市、市舶等不同形式,實行開放互利的經濟政策,開展與東亞各國的經濟交流,将經濟貿易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宋朝鼓勵本國民衆出海貿易,推動了南海貿易體系的形成,具有更為長久和廣泛的影響。第四,南宋後期理學官方化,為元明所繼承。作為宋代的文明成果,理學,特别是朱熹之學成為東亞各國的科舉藍本,朱熹所立家訓、家禮、鄉約、學規等教化社會的規矩和精神被東亞諸國所推崇,成為了各國齊家、治族、教民,構建社會秩序的樣闆。最後,黃純豔教授指出,宋代的東亞并非由一個模闆所鑄就,而是豐富多樣的世界,各國在本民族傳統基礎上吸收、内化宋朝文明,發展出富有本國特色的文明,同時,宋朝文明的傳播使東亞諸國文明共享,經濟互利,理念相通,成為更加緊密的區域共同體。


講座結束後,線上、線下聽講的同學分别就日本“鎖國”政策的含義、“金承唐制”說法的産生原因、造成宋朝銅錢與金朝銅錢在東亞各國流通程度差異的因素、“劣币驅逐良币”現象對宋朝銅錢流通的影響等問題,積極地向黃純豔教授提問,黃純豔教授逐一進行了細緻的解答。最後,章義和教授指出,黃純豔教授此次講座不僅視野開闊、存在強烈的現實關懷,而且廣泛地列舉各類資料、圖文并茂,在學理、内涵、方法論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意義。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順利結束。

【供稿 夏敬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