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12月23日星期四15:00,華東政法大學王沛教授進行了題為重返中華法系之源——鑄刑書的叙事形塑及法史意涵的講座。

王沛老師《左傳·昭公六年》所記鄭人子産鑄刑書出發,分享了其對中華法系之源頭的認識。

在當代叙述中,鄭國子産鑄刑書被賦予了重要的變革意義,被認為是中國成文法的開端。但是《漢書·刑法志》、《晉書·刑法志》等史學、律學的典籍在闡述法制源流時,卻認為子産鑄刑鼎并不是第一次立法或者說不是第一次公布法律。可以說,子産鑄刑鼎是中國成文法開端——這樣的認識是較晚形成的。

而這個認識的形成可以在孔穎達對《左傳》相關篇章的注釋中找到線索。孔穎達對“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的解釋分為增補情節、變通解釋、替換概念“三部曲”。王沛老師指出孔穎達符合近代法律進化論理論,所以得到了近代法史學者的認同。另外,孔穎達作為經學家,其解釋是存在漏洞的。王沛老師最後指出出土簡牍材料是研究中華法系之源的新方向。



在讨論環節中,王進鋒老師指出王沛老師将漢學與宋學實證與邏輯相結合研究方法值得學習。黃愛梅老師對孔穎達的觀點與當時的法律實踐和公議之間的關系提出疑問。田雷老師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後,本次講座在掌聲中結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