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

20211112日下午1500,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張偉然教授應邀于我校人文樓5403室報告廳做了題為《曆史地理學當中的地域綜合技術》的學術講座,該講座系我校曆史學系“大夏中國史論壇曆史學系七十周年系慶講座”。講座由曆史學系黃純豔教授主持,章義和老師、包詩卿老師參與了講座。



講座伊始,張偉然教授借由自己多年來教授曆史人文地理課程的心得,開宗明義地說道“曆史時期的地理”是曆史地理學的大前提,曆史學是曆史地理學的“父親”,地理學是曆史地理學的“母親”,前者為曆史地理學提供了史料内容,後者給與曆史地理學思想方法、技術手段的支持。

得益于本科、碩士階段在湖南師範大學地理學學問的積累,張偉然教授在複旦大學讀曆史地理學博士時,往往能從地理學角度發現新的研究思路,在講述“綜合地理”和“部門地理”時,張教授指出綜合性要“落地”,區域性要“綜合”,曆史地理要研究“區域性的綜合地理”,而非止步于“區域性的部門地理”,并以《漢晉文化地理》一書為例證作了詳細講述。

接着張教授以自己在博士階段的學習經曆,為同學們生動地講述了地域綜合的原則與指标,即“發生學原則”、“綜合分析與主導因素原則”、“相對一緻性原則”、“地域共轭性原則”四大原則,并指出原則“說起來簡單”,實際運用卻是個問題。随後,張偉然教授分享了他在研究湖南古代曆史發展的地域性的心得,展示了如何将原則運用在曆史地理學的實際研究中。



張教授首先從發生學原則考察了湖南的地形氣候,借着湖南境内的“四水”(湘資沅澧),将湖南劃分為湘資流域和沅澧流域,前者與江南丘陵之間、後者與雲貴高原之間有着密切聯系,而湘資區又可以劃分成長衡嶽、郴桂永、寶慶三個亞區,沅澧區可以劃分成常澧、辰沅永靖兩個亞區。接着張教授從湖南的民族運動和曆史時期的政區劃分,說明湖南古代曆史發展的地域性,并展示給同學們《湖南綜合文化區域圖》、《湘資區、沅澧區文化特征對照表》《湘資區中三個亞區的文化特征對照表》、《沅澧區兩個亞區的文化特征對照表》等圖表。

随後張偉然教授說出了自己對于本次講座和未來曆史地學研究的展望,第一,“分析是技術,綜合是一項更難的技術”;第二,“指标可以設計,原則不能變”;第三,“指标之間要有關聯性”。張偉然教授指出在新時代,地理學和曆史學已經高度學科化的今天,“史地不分家”的觀點應當有所轉變,盡管在思想、哲學上,兩者猶有相同之處,但在數據産生開發管理再利用的現實層面上,“史地要分家”是必然之勢。

最後,張偉然教授與章義和老師、黃純豔老師、包詩卿老師就發生學原則、史地分家、衡寶通道(衡陽-寶慶)等問題做了交流讨論。


Baidu
sogou